基于喷油助燃再生的柴油车颗粒物后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动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颗粒物后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柴油车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后处理技术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采用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但对于捕集之后颗粒物的去除(即DPF的再生)问题,至今仍然缺乏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针对以往再生系统结构复杂,能耗过高等问题,结合我国柴油机技术现状,本文对基于喷油助燃再生的颗粒物后处理技术展开了理论与试验研究。首先,设计了集燃烧器再生与催化再生于一体的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后处理技术方案,提出了以燃烧器升温为主,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前喷油升温为辅的两级排气升温策略。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后处理系统能量利用率,并且燃烧器工作所需助燃空气从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出口处获取,摒弃了空气压缩机等复杂供气系统。其次,根据柴油车排气特点,设计了喷射式与蒸发式两种全流式燃烧器,分别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蒸发式燃烧器能够在发动机整个MAP范围内正常工作,在没有助燃空气条件下可依靠排气维持燃烧。为提高再生可靠性,对改善DPF入口温度场均匀性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DPF再生零维模型,对影响再生过程中峰值温度的DPF材质、颗粒物特性、气流特征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并对再生过程中后处理系统的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再次,针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动机转矩难以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转速、排气温度、排气背压的三维MAP再生时机查表判断方法。为了简化控制策略,提出了对燃油喷射量与助然空气实行分段供给的控制策略,结合本文所确定的两级升温策略,按照再生功率MAP划分了燃烧器与DOC工作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下后处理系统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模式下后处理系统都能将排气温度提升至600℃以上,达到再生要求。最后,对后处理系统进行了集成与优化,对影响DPF阻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影响排气系统热损失与热迟滞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Aumark轻型柴油车(国Ⅲ车型)上实现了喷油助燃再生后处理系统的装车改造,进行了车载道路试验,改造后的整车的排放性能达到了国Ⅳ排放标准。
其他文献
柑橘木虱属木虱科、同翅目,是重要的害虫之一,它的主要为害对象为柑橘,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的传毒媒介,与此同时,它也会为害一些芸香科植物,如九里香、柚、柠檬、黄皮等。因此
养猪业是宁蒗县畜牧产业的基础,是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家庭副业,是新型农民畜牧业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生猪生产中,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是饲养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虽然公
为了提高母马的受胎率,对本地饲养的母马在人工输精中采用胶管导入法和开张器与玻璃管配合输精法进行了输精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胶管导入法的输精速度稍慢于开张器与玻璃管配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自从1999年我国大规模发病(当年主要是牛羊发病),至今已10余年,在这期间,各地和农一师六团周围地区
期刊
母猪妊娠期的养殖目标是仔猪出生重大,仔猪活力强,母猪不便秘.正常情况下母猪窝产仔数在11~13头,平均初生重在1.8~1.9kg左右,且大小整齐,无弱仔;同时母猪不便秘.要想以较低的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