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声的喧哗——经典后殖民理论的差异向度探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下半叶的“后学”大潮中,经典后殖民理论以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烈的政治批判性显得格外耀眼。但由于研究主题的偏重不尽一致,不同理论家的理论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集体无意识”、“凝视”的辩证法、庶民性政治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别讨论了萨义德、霍米·巴巴、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的向度。  本文认为,萨义德批判的是东方学和文化背后的西方霸权主义,霍米·巴巴重构的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主体间性关系,斯皮瓦克解构的是庶民性政治中的权力与共谋。本文试图在后殖民理论的差异向度中,探讨理论家共同的文化焦虑和理论抱负,以及人文学者所应该承担的政治伦理责任,最后得出结论:经典后殖民理论是“共声的喧哗”。
其他文献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自1969年问世以来,因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受到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并于1981年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它被誉为一部优秀的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