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西秦岭善巴沟地区三叠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甘肃中寨-成川镇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经过野外地质调研及室内资料整理,查明鹿儿坝典型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等。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研究,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最小预测区,估算金矿预测资源量。取得以下认识:1、研究区位于合作-岷县-宕昌区域性断裂以南,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新近系甘肃群、白垩系周家湾组、三叠系大河坝组及光盖山组,前人认为三叠系为隆务河群,本次工作将山叠系解体为光盖山组、大河坝组。通过对区内出露的各个地层单元的基本层序特征调查,对研究区进行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斜坡沟谷-斜坡扇相等主要沉积相。并依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将研究区划分了砂岩建造、粉砂岩-板岩建造、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板岩建造等主要沉积建造。2、善巴沟地区水系沉积物各元素平均值与甘肃省西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值相比较,水系沉积物中Au、Sb、As、Hg等元素较富集(Kk>1)外,其余元素不同程度的富集。并具有极强后生迭加作用。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出现低温热液元素组合,Au和Sb密切相关,反映Ag、W、Au、Sb、As元素的富集主要与低温热液成矿活动有关;运用估值法预测各元素在区内相对成矿性,结果显示Au、Sb、Hg、As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3、鹿儿坝金矿床(典型矿床)矿体产出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酸性脉岩(闪长玢岩脉)及中三叠统光盖山组粗碎屑岩建造控制。虽然区内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不强烈,但矿床形成与构造热液关系密切,成矿元素以中低温Au、Hg、As、Sb、Ag等为主。属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根据区域地质和硫同位素资料分析,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及其深部沉积层(志留系、泥盆系),岩浆也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流体主要是地层水,混入部分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的增温、岩浆热、构造热等多种来源的叠加形成的区域热力场。动力来自地静压力、构造应力和岩浆热动力等多种复合动力。成矿温度为低温。综上所述,鹿儿坝金矿为低温热液破碎蚀变岩性金矿。4、依据研究区破碎蚀变型金矿预测要素,在成矿有利地段圈定最小预测区,利用“体积法”估算研究区内金资源量,估算结果为500米以浅金资源量(334-1)11632.35Kg,(334-2)906.4Kg,(334-3)2415.2Kg,预测资源总量(334以上)14953.95Kg;1000米以浅金资源量(334-1)23264.7Kg,(334-2)1812.8Kg,(334-3)4830.4Kg,预测资源总量(334以上)29907.9Kg;2000米以浅金资源量(334-1)46529.4Kg,(334-2)3625.6Kg,(334-3)9660.8Kg,预测资源总量(334以上)59815.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