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现在每年美国有750000人患严重脓毒症;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急性脓毒症的死亡率仍从28%上升到50%或更多[2]。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盟会虽然已推出了“200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但只是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方法的总结或重新评估,要真正实现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2009年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代表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4]。本研究项目根据脓毒症“病理中心在气营”的中医理论,提出“清气泄热、凉营透热转气”的脓毒症截断疗法原则,运用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所创的清气凉营汤治疗脓毒症大鼠和脓毒症患者,通过观察体温、APACHEⅢ评分、血白细胞计数、炎症因子、大鼠脏器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清气凉营汤在治疗脓毒症发热、降低病情危重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心肝肾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既定的纳入标准,共收集合格病例共4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清气凉营汤的干预治疗。每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APACHEⅢ评分、体温测量、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的定量检测。动物实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Omg/kg、1mg/kg、5mg/kg的内毒素进行脓毒症造模,同等剂量的脓毒症大鼠分2组分别接受清气凉营汤及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h后眼静脉丛采血进行炎症因子IL-6、TNF-a和血清ALT、Crea、CK的定量检测。研究资料采用计算机录入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分析均在SPSS13.0统计软件包上实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分析。对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体温、APACHEⅢ评分、血白细胞计数与血清IL-6、TNF-a含量及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治疗组APACHEⅢ评分与血清IL-6、TNF-a含量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患者第3天体温差值率[差值率=(第3天值-入组时值)/入组时值]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各组之间血浆中CK、Crea、TNF—a含量的两两对比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lmgLPS对照组血清ALT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mgLPS中药组血清ALT的含量较lmgLPS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mgLPS对照组的血清IL-6值较lmgLPS中药组、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5mgLPS对照组血清ALT、IL-6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5mgLPS中药组ALT、IL-6的含量较5mgLPS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临床观察证明,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的发热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并能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可能与清气凉营汤对细菌的抑杀效应和促吞噬作用有关[49]。而观察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患者APACHEⅢ评分的影响时,得出清气凉营汤不能有效改善APACHEⅢ评分结果,清气凉营汤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2.动物实验指出,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功能有一定程度保护作用。而观察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大鼠心肾功能保护作用时,由于观察指标对所用剂量的内毒素缺乏敏感性,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大鼠心肾功能保护作用不详。3.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指出,清气凉营汤不能显著改变脓毒症IL-6、TNF-a血清水平,清气凉营汤降低脓毒症炎症因子、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的作用待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