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鼎《留溪外传》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溪外传》是清初文人陈鼎的私史著作,共18卷,分为忠义、孝友、理学、隐逸、廉能、义侠、游艺、苦节、节烈、贞孝、贞烈、阃德、神仙、缁流14部。全书以底层布衣文人的视角,呈现了一幅明末清初社会的众生群像图。由于多种原因,《留溪外传》受众度不高,其诸多价值尚未获得学术界足够关注。本文即以此书为研究对象,从其成书情况、传主形象、价值意蕴及艺术特色等方面予以初步探讨。全文分四大部分。第一章介绍《留溪外传》成书概况。本章从作者陈鼎生平及交游展开论述,陈鼎小时候跟从季父前往云南,并在云南娶妻生子,不久后,他游历全国多地,在外长达二十余年,晚年回归故里。他的著作成果颇多,写作涉及的范围广,包罗了人物传记、动植物及其它杂记。陈鼎家学来源于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的东林学派,他与当时的众多知名人士来往密切。其次,就《留溪外传》的成书过程展开论述。《留溪外传》现存两种版本,其书是陈鼎在外游历时期创编而成,陈鼎友人积极参与《留溪外传》的付梓、校对工作。再次,对《留溪外传》文体进行了界定,认为《留溪外传》具有私史性质,文章多为传记文之外,实带有小说色彩或个别篇章已纯然向小说转化。最后,从清初时期的思想和政治控制,政治的动荡为修史提供了素材来源,当时私史极具商业价值,修史风气盛行四个角度,探讨清初社会风气影响下的私史创作。第二章《留溪外传》传主形象分析。《留溪外传》按“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编排,由于书中类部过多,故将其分为忠义、义侠、孝友、贞节四大类人物形象,并就这四类人物形象进行简析。忠义类传主忠于君主、上司及主人。义侠类传主尚义廉能、行侠仗义。孝友类传主悉心奉亲,一旦他们病重难医,便多以割股刲臂方式救之。父母舅姑被人冤枉、仇杀,他们定会为其洗清冤屈、报仇雪恨。贞节类传主有的为夫殉节,有的抚孤守节,还有宁可毁容不愿改嫁的女性。传记中人物形象始终围绕着“忠孝节义”的思想来行事做人,陈鼎欲将此种道德伦理范式永久存世。第三章《留溪外传》的价值意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留溪外传》的写作宗旨,其宗旨是“立名节”。陈鼎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熏陶,以三纲五常作为行事规范。其次,就《留溪外传》大量出现的奇行异节进行精神意蕴的挖掘。《留溪外传》中的传主,多有以奇行异节行世者,或以不同凡俗的处世行为,如哑默癫狂等标示自己,或有割股刲臂、代人受难、舍生殉节等极端行为。其精神意蕴,就传主层面而言,实则寄寓了遗民群体的苦痛激愤和忠于故国的志节,或是对道德伦常的超常践履。就作家层面而言,既是立名节之写作宗旨的需要,也相比常行庸德更易行劝惩教化之功。最后,探讨《留溪外传》的底层视角。全书极少功名通显者,而多草野韦布人士。本文将之分为两类论述,一为诸生——士阶层的底层,一为其他底层人物。前者的大量入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诸生情结;后者涉及多种身份、职业与类型。《留溪外传》的底层视角与本书的私史性质相关,亦与陈鼎本人的经历及史家眼光紧密相连。第四章《留溪外传》的艺术特色。本文选取了三点主要特色来谈。首先是《留溪外传》的叙事技巧,比较显著的有对比反衬手法和关键情节与典型细节的注重。陈鼎尤喜将笔下的传主与毫无道德情操之人进行对比,以突出强调传主人物形象。《留溪外传》多以人物简传为主,想要以几百字的篇幅写尽传主的一生不仅不现实,并且也不易纳入整本书的价值体系与思想架构。因此,注重突出传主的关键性事件和典型细节就显得非常必要。《留溪外传》多数篇章都做到了这一点。其次,围绕《留溪外传》的语言艺术展开讨论。《留溪外传》的基本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洁自然,不务增饰,契合于史传的实录精神。但简洁不意味着简单,陈鼎也很善于从精微处写人叙事,细腻传神,显示了极深的语言功力。少部分篇章亦显辞采华茂,委曲宛转,带有传奇小说语言色彩。最后,重点探讨了《留溪外传》的文末论赞。《留溪外传》受《史记》影响很深,篇末的“外史氏曰”直接继承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传统。其功能主要有三点:一是直评人物;二是补充材料来源;三是借题发挥,以讽世情。陈鼎在多篇论赞中都显露了自己鲜明而强烈的爱憎情感,从句式角度而言,离不开“外史氏曰”中大量感叹句和反问句的使用。最后是本论文的结语。
其他文献
血管支架所服役的微环境具有氧化应激和容易凝血的特点。氧化应激与凝血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导致炎症的增强和组织的异常增生,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支架植入后,防止支架表面发生凝血,并改善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状态,有望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二氧化钛(Ti O_2)已作为支架材料得到成功应用。最近,我们发现经过紫外辐照后的Ti O_2(UV-AIR),经过简单的浸泡,即可将蛋白的固定
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速、重载作为扩展铁路动能、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发展方向。轨道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钢轨作为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承受来自列车的动力作用,不可避免的发生裂纹、磨耗等伤损,合理应用钢轨打磨技术,能有效维护钢轨接触表面、改善列车运行条件、减小噪声振动。本文所研究的钢轨打磨车是一种可以进行各类线路、道岔连续打磨作业的铁路
近年来,铁路停车顶广泛应用于货运编组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货运列车的停车防溜。目前停车顶技术的制造与安装使用已经十分成熟,但与之配套的自动化检测装置的研发和应用却未实现。当前使用的检测方法需要固定场所和高昂建设经费,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检测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了停车顶检测小车,设计了机械结构且确定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控制系统方案。控制核心部件选用STM32F103ZET6
在黑色素瘤手术切除中,肿瘤部位游离癌细胞随血液流动进入循环系统将增大远端转移的风险。术后残余肿瘤的复发也极大地降低了治愈率。与此同时,术后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感染问题也因微生物抗性而变得愈发严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促凝血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纳米复合水凝胶(Gel/PF127),用于黑色素瘤术后创伤部位紫杉醇(PTX)递送,进而杀灭残余肿瘤细胞,更好地促进创伤修复。首先在聚谷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急需得到提高,其中电池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综合运输和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但是,综合运输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不断消耗能源,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大量污染物,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综合运输、经济、生态之间相互影响,研究综合运输-经济-生态系统(以下简称为“三元系统”)的协调性问题,有利于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也对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需要我国综合运输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储能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被广泛用于在新能源技术、油电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史无前例的用户数据,海量数据给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深层挖掘用户偏好的机会。然而,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获取具体的用户数据是威胁其隐私的行为,用户的隐私
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着全球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细菌感染,但是随着抗药性的发展、生物膜的形成以及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形成胞内菌,细菌感染治疗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临床上常采取给予更大量的抗生素治疗,这不仅增加了细菌耐药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抗生素使用的毒副作用。因此采用非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既能避免细菌耐药,又能降低对宿主细
工业纯钛作为新型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孪生变形作为这种金属重要的变形方式,一直是研究材料变形机制和性能优化的热点。高密度变形孪晶对材料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本文采用动态等径角挤压技术(Dynamic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D-ECAP),室温下实现工业纯钛在L型模具内的高应变率剪切变形。研究1道次变形中的孪生演化现象,并对变形后的样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