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但其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世界水准。如今,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从静态上看,随着一系列建设性文件的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从动态上看,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壁垒森严,学习者仍然无法实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自由有效的职业教育转换,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问题仍然有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对职业教育转换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围绕职业教育转换这一核心问题,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不再如大多数研究那样将重点放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上,而是更加聚焦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问题。不可否认,职业教育转换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尚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职业教育转换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成为必然之举。为此,在第一部分中,本研究对职业教育转换所涉及的逻辑起点、合法性、结构、要素、内在标准、外在媒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地探讨与总结。从本源上讲,职业教育转换问题终究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在第二部分中,本研究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对现有的职业教育转换方式做出述评,并总结出我国职业教育转换困境的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在第三部分中,本研究对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三国的职业教育转换模式进行了分类与解读,比较了三国职业教育转换的异同之处,进而分析出可供我国借鉴之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转换道路,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回到研究的起点问题之上,在第四部分中,本研究从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转换的现实路径做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