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鳜(Sinipeca chuatsi Basilewsky)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作为名贵鱼类,在中国许多地力湖泊和水库进行人工养殖,广东省和湖南省是养殖的重点区域。通过核型分析、同工酶分析、RAP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广东和湖南养殖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为鳜鱼种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鳜鱼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遗传学背景资料。采用注射PHA促进肾细胞分裂短暂体内培养细胞,注射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确定两个群体鳜染色体数目都为48,其中10对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都为2n=48=24sm,st+24t,臂数NF=70,没有特别大型、特别小型及异形性染色体对。根据这些讨论了鳜与其他相近鱼类的进化关系。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广东和湖南养殖鳜群体进行同工酶分析,共有7种同工酶,22个基因座位具有较好的电泳效果,其中ADH、MDH-2、 MDH-3等3个座位表现为多态。广东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13. 64%,湖南养殖群体为9. 09%。广东和湖南鳜养殖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 1818与0. 1959,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1. 1364和1. 0909。以上结果认为两个养殖群体多态座位比例在鱼类中居中等水平,平均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必须通过良好措施保护鳜资源。采用RAPD技术对广东和湖南养殖鳜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中,含10mmol/LTris-HCl(pH8. 0) ,50mmol/LKCl,0. 08%NP,2. 0mmol/LMgCl2,dNTP0. 2mmol/L;随机引物10pmol;基因组DNA25ng;TaqDNA聚合酶1. 0U,95℃预变性3min,94℃变性30s,36℃复性60s,72℃延伸120s,共进行40个循环,之后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