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之抽象与转译——一种基于绘画线条空间通感的建筑生成方式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对心的描摹会变成一种图像、语言、空间…而眼与心的距离就是创作本身。”存在并感知世界的每一刻都会转化为内心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的真实。感受的表达(创作)就成为了潜意识的捧出(主动)或显现(激发)。艺术是人类描述感受的最常用语言。而其中绘画又是最能够为大众接受的通俗的情感表达方式。相当数量的建筑师同时也是艺术家。绘画是一场纸面建造,是在平面上描述空间感受的艺术,不论是三维透视的幻象营造还是平面绘画就围合、分割、前后等关系的表述,随着不同色彩、明度、长短的线的不断叠加,最终展现的是一种各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画面建造的图示。  本文希望用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建立一条从客观世界的现有素材向建筑转化的通道,并以线为舟去溯创作之源。之所以以线而非其他诸如点面体作为切入点来谈空间建构,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不存在数理上的线这一物象的,但是不论是物体的轮廓,内在的起伏,总体的走势等等,无不是用线在描述的。事实上线本身就是客观世界的抽象。不论是毕加索对螺旋体立方体的推崇还是塞尚的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论断。其起点都是线构成。而要构成圆锥、螺旋、透视中的立方体、圆球体等等,斜线和曲线是必须的要素。建筑作为三维艺术其创作一直以来有对绘画艺术的追随。从古希腊时期对柱式的拟人化与对开间比例的面的推敲,到立体主义之后名正言顺得将绘画语言转译为建筑语汇。绘画艺术在观念上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建筑空间的革新。现代建筑师柯布西耶就曾声称自己是一个画家,并不断通过抽象绘画获取建筑创作的灵感。线的叠加是纸面建造的一种,其创作过程与空间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希望描述占据、围合、分割、连接、前后、轻重、速度、密度、频率、聚散、差异等状态。本研究遵循以下过程,首先通过对客观物的观察以提取平面线,这些客观物包括植物、动物、人、山、水、树等6种,将观察后提取的线条绘于纸面便成为了绘画作品,之后通过研究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篆刻),分析他们是如何将客观物象中的线元素提取出来的,并进一步分析其之所以如此提取的原因,是作为画面关系的表述亦或是作为情绪的表述,最后将平面的线的关系转译为空间关系,结合对实际案例的形态生成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关案例构造做法的搜集来为创作溯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游学经历重点分析此种方式下产生的代表性建筑和关键节点的构造方式。创作是内心情绪的图示化描摹,艺术作品这一情绪化的痕迹源源不断得为建筑创作供氧,作者不期以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创作,却希望以个人的分析来溯创作之源,并以此为将来建筑师在构造空间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在建筑室内环境引导系统设计。探讨建筑环境引导系统的概念、构成、分类、设计特征,建筑室内环境引导系统设计程序与原则、方法与表达,建筑室内环境引
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精品酒店作为极具特色的酒店类型,正在引领一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潮流。精品酒店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设计精妙的场所环境可以通过气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正在大量兴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其中突出的两点就是:割裂的城市空间和低效能的土地利用。
中国目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建筑能耗问题更是严重,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比例非常巨大,但是目前国内在绿色公共建筑方面所作的研究与实践并不多,绿色节能公共建筑的推广存在一
进入21世纪,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进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建筑的发展,Holcim基金会于2006年举办首届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并提出可持续建筑的五条
学位
本文主要根据当下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背景、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资源背景和当前一些高校似乎以构图美和形式美作为评判高校规划设计优劣的唯一衡量指标的尴尬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在国内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为博物馆展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博物馆代表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无论是从博物馆的建筑还是展览的内
中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生活方式,加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各地建筑样式以及风格的不同。加上传统工匠人门高超的
本论文在阐述了色彩产生的背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以及中国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构筑起城市廊道色彩设计理论平台,其中包括廊道色彩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的要求也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居住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目前,由于不当的居住区模式和景观环境设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