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靶向胃癌组织的可能性及对胃癌的杀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将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胃癌裸鼠模型,荷胃癌小鼠随机分为CIK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组,每组5只(n=5),用荧光染料SP-DiI标记CIK细胞与成纤维细胞(HFL-I),将其注到种植瘤的对侧腹股沟皮下,10天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注射点位置组织、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连续切片分别制成冰冻切片和常规HE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在荷胃癌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以同样方法建立胃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CIK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对照组,每组6只(n=6),CIK细胞组于种植瘤对侧腹股沟皮下注射CIK细胞;对照组注射成纤维细胞。每3天测量肿瘤长径、短径,求得肿瘤的近似体积,并计算抑瘤率。第14天处死裸鼠,对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肿瘤内坏死面积。分别取不同培养天数的CIK细胞(第0、7、14天),用RT-PCR法分别测定CI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的表达。用RT-PCR法分别测定胃癌细胞7901、803、大肠癌细胞系HT-29以及成纤维细胞中MICA的表达情况。[结果]:(1)用染料标记的CIK细胞10天后主要集中在荷胃癌小鼠的肿瘤部位,CIK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与注射点、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纤维细胞组于肿瘤组织、肝脏、脾脏和肺脏内均未发现成纤维细胞的存在,而主要集中于注射点位置,两组裸鼠肿瘤组织中CIK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从瘤体体积以及抑瘤率来看,CIK细胞组小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成纤维细胞对照组(P<0.01)。(3)RT-PCR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天数的CIK细胞均有活化型受体NKG2D的表达(4)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细胞7901、803、大肠癌细胞系HT-29都有MICA的表达,而成纤维细胞没有。[结论]:(1)CIK细胞自动趋化到胃癌组织中,可靶向杀伤胃癌组织;(2)CIK细胞可能借助活化型受体NKG2D和其配体MICA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对胃癌的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