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去除水中Cu(Ⅱ)和亚甲基蓝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环境中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非常普遍,是构成环境污染重要的来源。而工业生产废水组成复杂多变,重金属铜和有机物亚甲基蓝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常用的处理废水的方法都有不同的局限性,而吸附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方法,在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废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研究者们研究了其对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吸附,展现其比表面积大、粒径小、吸附容量大的优点。但吸附过后很难分离,排入水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碳纳米管的环境风险也应当被关注。近几年来,磁分离作为物理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获得了许多成功应用,显示出其高效、快速、经济等许多优点。本课题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吸附,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磁性多壁碳纳米管(MMWCNT),测定了吸附剂的磁稳定性,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SSA)、Zeta电位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甲基蓝和铜在MMWCNT上的单一和竞争吸附。考察了一元体系中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吸附剂在河水水样中的效果,吸附剂回收率及循环利用的能力以及二元体系中亚甲基蓝和铜之间的竞争吸附现象。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纳米颗粒成功地覆盖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形成的MMWCNT易于磁性分离;MMWCNT的比表面积为139.86 m2/g;等电点为5.3。一元体系中,在4h时内对亚甲基蓝和铜的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6.03mg/g和27.74mg/g;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MMWCNT在环境水样中的吸附效果明显提高;MMWCNT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五次解吸循环实验后,MMWCNT对MB的平衡吸附量从45.5 mg/g降到34.2 mg/g,对于Cu(II)的平衡吸附量仍有17.6 mg/g,表明吸附性能仍然良好,MMWCNT有望运用于实际水处理中。竞争吸附过程中亚甲基蓝优先吸附,对Cu(II)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亚甲基蓝吸附平衡后,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铜的吸附效率从11.03%增到73%。
其他文献
进城务工人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文化程度低、青年人多.据调查,在北京的外来民工中20~30岁之间的人数占民工总人数的62.3%,这些人的文化程度相对来说高于其他
"园林花卉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引入任务驱动教学并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学生自学平台,旨在探索提
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具有pH值低、重金属离子含量高、SO42-浓度高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对AMD的研究一般多为单纯处理重金属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本试验
水体中染料废水的脱色降解处理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半导体光催化剂仅利用太阳光能便能达到消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银盐催化剂具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