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派主要是以《七月》和《希望》等杂志作为阵地所形成的作家流派。七月派作家群除创作诗歌外,还创作了大量表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坚韧反抗的小说。这些小说普遍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死亡”现象描写。“死亡叙事”传达出抗战语境下作家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增加了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本文从死亡叙事角度切入,在全面梳理七月派对不同群体生死状态的书写的基础上,考察它们与揭露“精神奴役创伤”的启蒙精神的关联,探究文学启蒙在抗战文学领域的独特影响与当代借鉴。在还原七月派小说精神原貌的同时,为考察抗战文学提供另一个维度。七月派作家对死亡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摆脱抗战文学模式化的倾向,形成充满激情与悲情混合的生命之歌,而且提升了其历史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以文本分析为主,梳理出七月派作家笔下不同群体的“死亡”现象。七月派作家主要提供了三类人的死亡叙述:一类是战争题材中的军士,通过描叙战场死亡现象和探析死亡原因,揭示作家强烈的反战意识,暴露批判军队漠视生命的黑暗现象。第二类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底层人们,以此表达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启蒙国人生命意识的企图。第三类叙述知识分子人生道路上的生死选择。在这些群体身上,选择死亡与抗拒死亡的斗争构成了民族危急时期的悲壮历史,显示出七月派作家对生命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的体认。第二章主要阐释七月派死亡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风格。第一部分研究七月派作家“死亡叙事”的独特性,理解七月派作家“死亡叙事”所蕴含的启蒙理想与启蒙价值。第二部分揭示七月派作家死亡叙事的思想来源,阐释七月派死亡叙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探讨七月派小说死亡叙事的“力”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