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非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浅层地下水,减轻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为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盐城沿海地区特点,通过土柱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和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600kg/亩(Y6)处理相比秸秆还田300kg/亩(Y3)处理能更有效地增加并保持0.8-1.4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潜水埋深处于0.6-1.6m时,Y6处理0.1-0.4m土层土壤含水率小于Y3处理0.1~0.4m土层土壤含水率,而这两种处理0.8-1.4m土层土壤含水率情况则刚好相反。当潜水埋深大于1.0m时,Y6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潜水蒸发抑制率和地表蒸发抑制率均高于Y3处理。(2)相同的秸秆还田量不同的施层深度主要对0.6-1.4m土层的含水率产生影响。潜水埋深在0.8-1.6m时,秸秆还田0.2m(D2)处理、秸秆还田0.4m(D4)处理和CK处理0.6-1.4m土层的含水率大小顺序为D4>D2>CK。当潜水埋深大于0.7m时,D4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大于D2:当潜水埋深大于1.1m时,D4处理的潜水蒸发抑制率大于D2:这两种处理的地表蒸发抑制率差异不显著。(3)小麦棵间蒸发随潜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潜水埋深小于1.9m时,潜水对上层土壤的补给作用最大。盐城沿海地区小麦处于出苗、三叶、分蘖、拔节期时,适宜潜水埋深为2.2-2.5m,小麦处于抽穗期、开花、成熟期时,适宜潜水埋深为2.0-2.2m。(4)水稻田0.2m层土壤含水率随潜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盐城沿海地区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黄熟乳熟期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5-0.6m、0.4-0.5m、0.4-0.5m、0.5-0.6m;农田地下水位随农沟水位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农沟蓄水调控农田地下水位能有效减少灌溉水量;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其对农田地下水补给量占稻田耗水量比例(K/C)的影响逐渐减少,当潜水埋深大于0.8m时,K/C约为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