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沿海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利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非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浅层地下水,减轻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为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盐城沿海地区特点,通过土柱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和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600kg/亩(Y6)处理相比秸秆还田300kg/亩(Y3)处理能更有效地增加并保持0.8-1.4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潜水埋深处于0.6-1.6m时,Y6处理0.1-0.4m土层土壤含水率小于Y3处理0.1~0.4m土层土壤含水率,而这两种处理0.8-1.4m土层土壤含水率情况则刚好相反。当潜水埋深大于1.0m时,Y6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潜水蒸发抑制率和地表蒸发抑制率均高于Y3处理。(2)相同的秸秆还田量不同的施层深度主要对0.6-1.4m土层的含水率产生影响。潜水埋深在0.8-1.6m时,秸秆还田0.2m(D2)处理、秸秆还田0.4m(D4)处理和CK处理0.6-1.4m土层的含水率大小顺序为D4>D2>CK。当潜水埋深大于0.7m时,D4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大于D2:当潜水埋深大于1.1m时,D4处理的潜水蒸发抑制率大于D2:这两种处理的地表蒸发抑制率差异不显著。(3)小麦棵间蒸发随潜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潜水埋深小于1.9m时,潜水对上层土壤的补给作用最大。盐城沿海地区小麦处于出苗、三叶、分蘖、拔节期时,适宜潜水埋深为2.2-2.5m,小麦处于抽穗期、开花、成熟期时,适宜潜水埋深为2.0-2.2m。(4)水稻田0.2m层土壤含水率随潜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盐城沿海地区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黄熟乳熟期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5-0.6m、0.4-0.5m、0.4-0.5m、0.5-0.6m;农田地下水位随农沟水位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农沟蓄水调控农田地下水位能有效减少灌溉水量;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其对农田地下水补给量占稻田耗水量比例(K/C)的影响逐渐减少,当潜水埋深大于0.8m时,K/C约为60%-70%。
其他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维GIS(3DGIS)、虚拟IS(VRGIS)等均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热点方向.该论文研究的重点是GIS三维数据网络发布的应用问题.该论文
该文在深入总结粗粒土的静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建立复杂加载路径下的本构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弹塑性状态的渐近过渡、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增量方向的
进水流道是泵装置中连接泵站前池和水泵叶轮室的重要部件。进水流道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水流流态,为水泵叶轮室进口提供符合叶轮水力设计要求的进水流态。理想的进水流态是确保
配电网无功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有功损耗,提高系统的电压合格率,从而降低网络运行费用,提高供电质量。 配电网潮流是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基础和工具,其计算速度和收敛性将直接影响优化的效果。本文对配网潮流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根据优化问题实际,选择确定了收敛性好、计算速度快的支路电流计算方法,并给出其收敛性机理证明。 建立适合电力系统配电网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是解决无功优化问题的关键
学位
金坛市位于太湖湖西区,水情与境内地形密切相关:西部为丘陵山区,汇水源短流急;中部属地势低洼的水网圩区,防洪除涝压力大;东部为水系发育欠健全的平原区,受下游太湖高水位顶托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