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为邻—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死亡书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c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崛起为初长期的现代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尽管其中不乏不甚成熟的幼稚之笔以及技法欠缺的拙劣之墨,但是作为现代乡土小说的源头,它足以在文学史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批崛起于20年代中后期的乡土小说家在鲁迅的感染之下自成流派.当他们追随启蒙的大旗,以笔为枪地进军乡村时,遍野横尸的死亡惨象成为他们文本中的惨烈风景.本文主要以“五四”写实派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这批乡土作家们死亡书写背后的意义建构.  引言概括了“五四”乡土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史意义,指出他们在将农民推上新文学的舞台中心的同时也将大量的死亡植入文本.  第一章“五四”乡土小说中的死亡书写类型:主要论述“五四”乡土小说文本中色彩纷呈而又面目迥异的死亡描摹——由疾病、自然灾害等引发的死亡,由人物的主观过错或现实的客观状况引发的死亡,以及带有自我选择色彩的自杀行为.  第二章“五四”乡土小说死亡书写的艺术特质:主要论述“五四”乡土小说死亡书写的艺术特质.直面死亡的惨淡和恐怖使其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审美范式;现代小说技巧的尝试不仅意味着技巧的更新,文学思维的转变,更充满了十足的现代气息;悲剧主体、悲剧冲突、悲剧结局则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诠释了“五四”乡土小说家死亡书写的悲剧美学风格.  第三章“五四”乡土小说死亡书写的精神内涵:主要论述“五四”乡土小说死亡书写的精神特质.“五四”乡土小说家的死亡书写其实质就是宣扬个性主义,肯定个体的精神解放;在忧国忧民的时代氛围下,他们以标新立异的死亡言说,寻求着启蒙与救亡的平衡点;现代科学理性知识重塑了“五四”乡土小说家的时间观念和生死观念,他们用死亡来表达对于生命自由的向往和生命价值的追寻.  结语部分将“五四”乡土写实小说置放在纵横交错的文学史坐标中,并对其进行了历史定位和基本评价.  
其他文献
对身体书写的探索,不仅与女作家及作品评价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对“身体”这个切入点价值标准的确立,还可以引发对性别理念、身体观点的重新审视。  丁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