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才子佳人“俗套”视为一种文化母题现象,意在论述“事专男女”的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情爱意识,揭示才子佳人作者面临时代文化冲突的困惑与选择,进而将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有内在规定性的逻辑整体归位于小说发展史的动态坐标。文章首先通过对才子佳人小说典型代表篇目的文本分析,把握情爱意识探讨中“风流”与“名教”不同价值选择的文化内涵,指出这批作者在整合两者时寄寓的“白日梦”式的文化理想;然后通过大量文本细读与比较梳理出才子佳人小说衍化变迁过程中“奇情奇遇”与“人间艳福”两大叙事发展脉络,阐述世情浸渍中情爱意识的现实困境。而亦真亦幻的“才子佳人梦”作为中国通俗小说史上首次对情爱意识的专题探讨对《红楼梦》产生深远影响。 全文分上、下两篇及余论部分: 上篇阐述才子佳人小说“大雅典型”中情爱意识的文化理想,包括两章: 第一章:通过对才子佳人小说首创者《玉娇梨》、《平山冷燕》的情爱四部曲的文本分析阐释“风流”型才子佳人小说的典型情爱模式。联系明中叶以来“言情”思潮及通俗小说创作现状,漫溯传统才子佳人题材,这一点显得更为清晰。 第二章:以《好逑传》、《醒风流传奇》为代表形成才子佳人小说另一派,通过“君子好逑”论与“名教乐地”说倡导儒家理性原则。这种内部类型区分与比较,可把握明末清初文化思想转型中情爱意识探讨的不同价值取向。 下篇论述才子佳人小说衍化变迁中情爱意识的现实困境,分为两章: 第一章:世情渲染中的“奇情奇遇”日益显露悲凉的现实处境,通过典型个案《金云翘传》中乱世佳人形象分析可以把握文化悲剧意蕴。 第二章:与色情小说形成“交集”的“人间艳福”显示出传统伦理观念和男性文化心理制约着情爱意识探讨的深入。《空空幻》针对才子佳人梦描绘出一个具有文化归结意义的幻梦,试图整合才子佳人类型小说各类变体中萌生的情爱意识。 余论从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影响看类似才子佳人原型的宝黛情爱的多义性,可以说《红楼梦》中情爱意识的超越性在于对”才子佳人梦”掩饰的无情世界的承认与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