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切实保障广大老百姓的住房权,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然而,随着住房保障工作的不断推进,相应的政府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就成为了一种趋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形式之一,PPP模式下公租房的价格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公廉租并轨后,公租房的保障对象进一步扩大,使得定价工作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以基于PPP模式的公租房价格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本文明确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关于PPP及公租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PPP模式下公租房的特性,即准公共产品、外部性产品、保障与市场的双重性、价格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提出了公租房价格研究的理论基础,即供需平衡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和价格规制理论;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租赁型公共住房的定价方法,指出成本法可吸引社会资本却未考虑市场与住户之间的均衡性,收入法充分体现了公租房保障性却脱离市场、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市场法充分反映了住房租赁市场却未考虑住户承受能力,从而为本文公租房价格确定方法提供借鉴。其次,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公租房租金产生的根源是其作为准公共产品所产生的正效应对全体纳税人不完全回馈的差值;制定了PPP模式下公租房基本租金的定价原则,即保障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从价格形成主体和形成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PPP模式下公租房的价格形成机理,并基于GIS的IDW插值法构建了PPP保障房的基准租金计算方法。接着,本文对我国现行公租房补贴形式进行梳理、对比,提出了本文的公租房补贴形式,即供给方补贴—地价优惠、税收优惠和需求方补贴—租金补贴;引入满意度函数,分析了PPP模式下政府、公租房住户的补贴满意度,建立起基于政府最大补贴能力的政府补贴满意度函数和基于住户最大支付能力的住户补贴满意度函数,进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政府-住户两方满意的最优补贴模型。再次,文章探讨了影响公租房租金变化的因素,即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指出PPP模式下公租房的调价原则有尊重事实的原则、履行协议的原则、三方满意的原则和住户增长为先的原则;并从住户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社会资本的供给价格弹性两个角度考虑,规定当住户收入增加(仍符合相关的住房保障标准)、社会资本的运营成本增加时,公租房租金价格也应相应的调高,并构建出具体的调价模型。最后,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背景,模拟了一项基于PPP模式的公租房项目,在合理的假设条件、问卷调查下,对其进行基准租金、租金补贴及租金调价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严格把控公租房优惠政策、建立公租房与住房租赁市场的数据库、建立完善的住户收入监管-预测体制、构建公租房租金定价-补贴-调价-退出的系统动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