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一直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货币政策是以总量调控为主的重要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货币当局更关注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区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为前提的,如果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统一的货币政策就会产生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会降低货币政策整体效应。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度量和成因的研究是提高货币政策效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理论基础分析,试图从统一货币政策非对称冲击来源的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本文以2005.02~2012.11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平稳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响应函数(IRF)等实证技术对我国八大区域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检验,一系列实证结果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客观存在,同时揭示了我国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异质性的深层次矛盾。最后,本文运用分时段VAR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发现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发展,区域间经济异质性并未弱化,没有发现“真实趋同”现象,我国经济趋同的内生性从货币政策冲击的角度并未得到证实。基于成因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必须考虑区域间客观存在的异质性,实施统一货币政策下必须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调控,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强调其公平性,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把我国逐步构建成为最优货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