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精确抓握感知运动融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寻找客观的、准确的、无创的检测方法是提升AD早期筛查准确率、促进AD早期干预水平、延缓AD疾病进程的重要途径。现有的AD检测方法在敏感度、特异性、客观性、便捷性等方面仍有不足,不能满足AD患者早期筛查和长期检查的需要。因此,寻找新的AD检测评估技术意义重大。精确抓握是以手指指尖与物体交互为特征的运动行为,也是多种精细灵巧操作的重要基础。精确抓握通常包括伸手阶段和抓握阶段,其中伸手阶段需要对目标的空间位置有准确的感知、对手部的运动姿态及手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清晰的掌控;而抓握阶段需要协调各手指的力量达到握力与负载力的匹配,并能根据任务要求和物体的重量、质心等不同属性进行指力的灵活调控。精确抓握过程中,视觉、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多模态感觉信息参与其中,并与中枢-外周神经肌肉系统控制机制相融合。这种感知运动融合机制不仅是精确抓握的重要生理机制,而且为检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潜在途径。由于前期研究发现抓握功能的改变甚至早于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建立基于精确抓握的感知运动功能测试分析技术将有助于实现AD早期无创定量评估。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围绕面向AD早期的精确抓握感知运动功能障碍开展研究,设计精确抓握测试分析系统,探讨AD早期在不同视觉反馈下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分析了脑电和肌电中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激活信息以及肌肉系统的运动控制机制,发现与AD密切相关的特征参数的改变,为建立面向AD早期筛查的无创、定量、准确的检测方法打下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物理环境中AD早期精确抓握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研究。本研究首先建立镜面测试系统,通过不同视觉反馈下伸手抓握的实验范式来研究AD早期精确抓握感知运动功能变化。本研究通过设置镜面系统来改变视觉反馈,要求17名早期AD患者组和健康组在不同视觉反馈下执行抓握任务。运动学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AD患者组运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抓握精确度也明显降低(p<0.05)并增加了运动的变异性(p<0.05)。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视觉反馈条件的不同,被试的抓握运动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当运动手姿态不可见时,AD组和健康组的抓握速度明显降低(p<0.05)且抓握运动变异性增加(p<0.05);与健康组相比,AD组无视觉反馈时抓握精确度大幅下降(p<0.05)。动力学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AD组预加载期时间延长(p<0.05),握力(Grip Force,GF)-负载力(Load Force,LF)的协调性下降(p<0.05),精确握力控制中的反馈控制比例增加(p<0.05)。在无视觉反馈条件下,AD组预加载期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其GF-LF协调性低于健康组(p<0.05)。上述抓握参数与AD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中度或高度相关,揭示精确抓握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AD早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存在关联。(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环境中精确抓握感知运动功能测试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中选取健康被试执行精确握力任务,实验范式为低预测条件-在VR中不显示手和质心位置;中预测条件-在VR中仅显示手或质心位置;高预测条件-在VR中均显示手和质心位置。本实验招募了 12名健康的年轻受试者,要求执行4种不同视觉反馈信息组合下的握力任务。结果显示,低预测条件下,加载期显著增加(p<0.05),GF也过度增加(p<0.05);高预测条件下,加载期时间最短(p<0.05),有助于在正向握力计算模型中生成更准确的预测以实现对GF的精确控制。此外,手和质心的视觉反馈对GF有不同的影响(p<0.05)。力矩分析显示健康受试者在不同预测条件下均能准确感知抓握物体的质心位置(p>0.05)。肌肉协同作用分析表明,在不同预测条件下,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变化导致肌肉协调模式发生改变。(3)虚拟现实精确抓握感知运动控制的大脑皮层因果网络特性研究。本章主要从肌电信号小波包能量熵、多通道脑电能量空间分布及因果网络角度分析精确抓握控制机制。结果显示,健康成人肌肉激活程度受视觉反馈影响较小(p>0.05),并证明拇短展肌和第一骨间背侧肌在双指精确抓握任务中起到主要支配作用;脑区能量分析结果证明:脑电的β频段是精准抓握的特征频段,大脑皮层的中央区和额顶区是其特征脑区;脑电地形图进一步显示出,精确抓握过程中手和质心的视觉反馈对大脑激活区域的影响不同(p<0.05),揭示不同握力模式与皮层神经活动关联密切;多个脑区之间的因果连接强度分析表明:中央区的因果连接性最强;流出信息方向主要从中央区指向其他脑区;流增益活跃区域为中央区,颞区活跃度最低。综上,本研究面向AD早期检测设计开发了基于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精确抓握感知运动功能测试分析系统,以伸手抓握为标准范式,研究了精确抓握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记录和分析了精确抓握过程中的脑电和肌电信号,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精确抓握感知运动融合机制,并探讨了精确抓握特征参数与AD早期神经功能退化的关联性。本研究开发的系统为建立更加客观、准确的AD早期无创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证据表明一些物种有着几乎相同基因集合,但是它们的基因排列顺序却不相同。生物学家们认为这些相同的基因很可能来自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的现象。从此之后,越来越多计算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重排操作对基因序列进行排序,因为这将有助于重建进化事件发生的过程。1992年,David Sankoff正式定义了基本的基因组重排操作,包括翻转、易位、块移动等。其中,通
学位
气管插管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人工通气手段,在患者抢救与全麻手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临床上均由医师手动完成插管操作,面临着插管成功率低、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医患交叉感染风险高、麻醉医师短缺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代替人工完成高质量气管插管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在机器人介入呼吸道的过程中,其末端位置乃至整体姿态的实时感知对机器人的精确安全控制至关重要,而监测插管机器人的实时形状是在狭窄呼吸道中获取其
学位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常以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它可从体表记录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过程,医生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来诊断各种类型的心脏疾病。但对心电图进行人工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由于可穿戴设备的推广而产生的大量心电图更加剧了这一困境。目前心电信号自动分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检测的重要手段,而心电信号的特征点检测作为心电信号自动
学位
烟草病毒病是限制我国烟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交叉保护作为防治植物病毒病比较有效的手段,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柑橘衰退病(CT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ZYMV)、番木瓜环斑型花叶病(PRSV)等多种病毒病的防治。本研究基于三分体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RNA2的弱毒突变体,插入异源病毒的片段,筛选出稳定的双联弱毒突变体,并验证其对靶标病毒的交叉保护效果。在CMVFnyRNA2的2b蛋白提前终止突变体p
学位
经济补偿金制度和赔偿金制度作为劳动法领域中的两项重要制度,在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谐用工关系的构建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之后,既可能产生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责任,也可能要承担赔偿金的给付义务,二者在计算标准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只有对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适用前提和计算标准予以明确,才能准确界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行为的性质以及对应的责任大小,从而
学位
作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车联网将实现车、人、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平台等全方位连接和高效准确的信息通信,是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道路安全和自动驾驶等车联网应用提出了低时延、高可靠、高移动性等新的移动通信需求与挑战。然而,考虑到复杂时变的车联网环境,目前的用户关联与资源分配算法在缺乏瞬时信道状态信息(CSI)条件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快速发展,隧道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由于隧道受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及长期运营扰动等影响,衬砌表面极易产生裂缝、剥落、渗漏水等病害,导致隧道结构稳定性降低,严重威胁运营安全。上述病害通常在隧道衬砌结构表面均有所反应,隧道表观病害的检测已成为保障隧道运营安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图像处理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识别准确率低、主观性强等缺点,难以满足隧道表观病害高效准确识别的需求。
学位
彩色视频可以为观看者呈现色彩丰富的动态视觉效果,因而受到广泛欢迎,早已成为网络媒体的核心数据。由于早期成像技术的限制,人们只能采集到黑白视频。如何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黑白视频用彩色视频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提高用户的观感体验,极具挑战。着色(Colorization)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其目的是让失去颜色的图像或者视频恢复色彩。传统的着色方法大都需要人工对着色区域进行标注,着色质量受到
学位
机械臂作为模拟人类上肢灵活运动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智能制造、医疗、军事、航天等领域。随着机械臂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诸如装配、打磨、自动系泊等需与环境交互的工作场景越来越多,亟需一种算法更好地处理末端接触时力与位置的动态关系,使刚性的机械臂拥有柔顺性,柔顺控制应运而生。针对由被控对象模型误差、外界干扰、交互环境力学特性不均等所引起的控制精度问题,本论文从正逆运动学建模与标定、动力学建模与关节摩擦
学位
铝合金加筋板结构作为航天器大型密封舱的主要组成结构,在轨运行时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舱壁会造成结构损伤,从而改变舱壁性能,影响航天器安全稳定运行,严重时可能导致关键部件失效甚至解体爆炸,会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对航天器铝合金加筋板结构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和损伤识别,及时掌握撞击发生位置和损伤程度,针对不同损伤程度快速制定防护和维修措施,避免发生重大事故。为此,开展了航天器铝合金加筋板结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