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污染加剧、水环境问题复杂化,我国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的传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有必要建立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本文针对平原湖湾类水体,根据其水文水质特征,研究建立相应的允许纳污量计算和分配技术,完善其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以稳态模型为主的传统湖库允许纳污量计算方法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忽略了水文水质的时空变化,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准度可能较差。本文建立了基于多维动态水质模型的平原湖湾允许纳污量动态算法。动态算法考虑了平原湖湾水文水质的时空差异、多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强调根据污染物特征设定相应的控制目标,计算精度和准度较高,计算结果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常用的污染负荷分配方法种类众多,各有针对性。本文针对平原湖湾污染来源种类和数量多、迁移转化过程复杂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污染物源汇关系的污染负荷层次分配法。层次分配法考虑了平原湖湾污染负荷的产生、迁移、汇集过程,强调根据源汇关系、污染源可控性进行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分配过程层次清晰,分配方案能有效实现污染控制和水质达标。本文以太湖竺山湾为实证区。水环境质量评价表明,竺山湾水质较差,超标严重,主要污染物类型为TN、TP、NH4-N、CODMn。据此,确定竺山湾的水质控制目标为:TN、TP、CODMn在年末零累积且超标面积比例小于10%;NH4-N最大超标面积比例小于10%,并据此设定季节平均浓度限值。选用EFDC和WASP建立了竺山湾三维动态水质模型。基于平水年的水文条件和排污过程,建立了负荷—水质相应关系,进而计算出允许纳污量:TN为2058.5t·a-1;TP为92.1t·a-1;NH4-N基于现状排放过程为1193.5t·a-1,其春夏秋冬四季的浓度限值分别为0.90mg·L-1、0.94mg·L-1、0.87mg·L-1、0.85mg·L-1;CODMn为5102.2t·a-1。平原湖湾的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大气沉降、内源释放、岸带面源和河渠径流四种。河渠径流是竺山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具可控性的来源。根据污染源种类构成、时空分布、迁移途径和汇集关系,建立了竺山湾污染负荷层次分配体系。据此,在保留一定安全余量的前提下,将计算得出的允许纳污量逐级分配至各污染源。经检验,负荷分配方案能使竺山湾水质达到预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