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的回指现象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从句法、语义等领域对回指形式的选择作了研究和阐释,有力地推动了语篇回指研究的发展。但是单纯采用句法或语义的规则来解释或规定回指形式的选择有些勉强,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语篇中回指形式选择的分析,从修辞的角度来论述语篇回指的制约因素。本文对从近60篇现代汉语作品中收集到的语段进行了分类,主要从词汇和语法回指形式选择的修辞制约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在“词汇回指形式的选择”这一部分中,分别从同义词语、上/下位词(统称词)、指示代词“这”和“那”、先行语重点部分以及修饰词这五个部分来进行阐述;在“语法回指形式的选择”这一部分中,分别从省略——零形式回指、增添——重复形式回指以及衔接——连锁式回指和关联词语回指这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通过运用现代修辞学的一些理论,从对具体语料的分析中得出:对语篇中的回指形式进行选择时,最主要的因素是要考虑这个回指形式所在的具体语境,具体来说,要考虑到:1)时间、地点及其变化、2)视角的变化、3)话语发出者的表达意图、所处的角色、4)话语接受者的角度、5)突出信息处理、6)与文体风格相协调、7)语言表达的需要这七个方面的修辞制约因素。可见,在语篇回指形式的选择中,修辞性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如果要对所指客体进行强调,就可采用指示代词“这”和“那”、重复以及突出先行词重点部分等手法;为了表达的简明,则一般采用零形式或者代词回指的形式;而当作者要显示出自己对某一个客体的感情色彩时,如褒、贬等,他就会从同义词列中去选择一个合适的褒义或者贬义词语来指代客体;此外,为了增加感情或者一些新信息,修饰语、临时语境同义词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方式,因为修饰语,或者临时的语境同义词可以重新揭示前文没有提到或者没有强调的客体的一些内涵。本文所讨论的回指形式选择的修辞制约因素,也可以应用于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