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粘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功能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嗅觉在昆虫寄主定位、求偶等行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已经明确,包括化学感受蛋白(CSPs)在内的多种蛋白参与昆虫嗅觉感受的过程中,但CSPs在昆虫体内具体的生理功能还不是很清楚。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多种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为了明确CSPs在粘虫中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对粘虫几个CSPs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配基的结合特性、分子对接等进行了研究,同时,还RNAi技术探讨了几种CSPs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  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表达谱  克隆得到了6个CSP基因( MsepCSP5 , MsepCSP8 , MsepCSP11 , MsepCSP14 , MsepCSP15和MsepCSP16)。通过RT-qPCR对MsepCSPs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sepCSPs基因在粘虫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也广泛分布。所有MsepCSPs基因在幼虫中均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在蛹期的表达。对于所有测试的MsepCSPs基因,雌性和雄成虫在不同发育节点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模式:MsepCSP5 , MsepCSP8和MsepCSP16基因在雌蛾羽化后第3d的表达量最高;在雄蛾中,MsepCSP14基因在羽化后第3d表达量最高,而MsepCSP11在羽化后1d为最高;MsepCSP15基因在雌性和雄性蛾中均表现为羽化后第1d和第5d表达量最高。对MsepCSPs基因在各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进一步分析表明,MsepCSP5,MsepCSP8和MsepCSP14基因在粘虫触角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MsepCSP11,MsepCSP15和MsepCSP16基因则分别在足、翅膀和腹部等组织中的表达高。  MsepCSP5功能分析  从cDNA中克隆得到MsepCSP5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通过测序验证。通过大肠杆菌对MsepCSP5基因成功表达,并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MsepCSP5重组蛋白。利用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分别测定了MsepCSP5与35种挥发物在pH 5.0和pH 7.4条件下的结合特性,并对高度结合的组分进行三维结构、分子对接和行为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MsepCSP5与气味物质结合力在pH 5.0的条件下比pH 7.4的条件下高,与2-庚醇、3-戊醇、(E)-2-己烯-1-醇、3-辛烯醇、苯甲酸甲酯、(R)-(+)-α-蒎烯、(-)-柠檬烯、(+)-3-蒈烯、2-十一酮等物质的结合力较强;明确了参与MsepCSP5与挥发物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大多数与MsepCSP5具有较高结合力的挥发物均能引起粘虫产生行为反应,如2-庚醇、3-戊醇、(E)-2-己烯-1-醇、3-辛烯醇、苯甲酸甲酯和乙酸乙酯;注射dsMsepCSP5,降低了MsepCSP5基因的转录水平,导致粘虫对3-戊醇和1-辛烯-3-醇无明显的行为反应。MsepCSP5可能参与粘虫的嗅觉感受过程中。  MsepCSP8功能分析  克隆了粘虫的MsepCSP8基因全长并分析了蛋白质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MsepCSP8基因,并纯化获得了重组MsepCSP8。利用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分别测定了MsepCSP8与56种配体在pH 5.0和pH 7.4条件下的结合特性,并对高度结合的组分进行三维结构、分子对接和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MsepCSP8在pH 7.4的条件下与气味物质的结合力比在pH 5.0的条件下高,如环己醇、戊烯醇、己醛、辛醛、反式-2-已烯醛、2-十三酮、异松油烯、α-松油烯、(-)-萜烯醇等物质的结合力较强;利用三维结构模拟和分子对接,明确了参与MsepCSP8与气味物质结合的主要氨基酸残基;行为反应的结果表明,粘虫对与MsepCSP8显示出高结合亲和力的化合物,如环己醇、戊烯醇、异松油烯和α-松油烯等几种化合物能够产生明显的行为反应;RNAi结果表明,注射dsMsepCSP8导致MsepCSP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粘虫对挥发物己醛和异松油烯无明显的行为反应。MsepCSP8可能参与粘虫对寄主植物气味物质的感受过程。  MsepCSP14功能分析  克隆了粘虫的MsepCSP14基因全长,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MsepCSP14;利用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分别测定了MsepCSP14 与21个配体在pH 7.4和pH 5.0条件下的结合测定。结果表明,MsepCSP14在pH 7.4的条件下和芳樟醇、金合欢烯、(-)-柠檬烯、(-)-萜烯醇、十九烷、R-(+)-柠檬烯、十二醛、β-紫罗兰酮、橙花椒醛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三维建模和分子对接表明,MsepCSP14的结合腔中氨基酸残基对其与疏水配体的结合中起着有重要作用。嗅觉反应的结果表明,与MsepCSP14有良好结合作用的橙花椒醛和金合欢烯对粘虫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R-(+)-柠檬烯对粘虫则表现出显著的驱避作用。MsepCSP14可能参与粘虫的嗅觉感受过程。  综上,本研究选择的CSPs基因在M. separata的各种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中均有表达,表明其在化学感受中作用广泛。与 CSPs 具有较强结合的几种气味物质可以引起粘虫产生明显的行为反应,表明 CSPs 在黏虫寄主定位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RNAi 的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 CSPs 参与了粘虫的嗅觉感受过程中,因此,对 CSPs 的分子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可为发展害虫综合治理的新策略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6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康复组加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结果:康复组不仅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对F1代2龄小菜蛾的毒力最高,其次是阿维菌素和甲胺磷,氰戊菊酯对小菜蛾的毒力最低,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在不同季节中有一定的变化,基本规律
目的:研讨小儿哮喘在雾化治疗中开展全程护理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雾化治疗的72例哮喘患儿进行随机非盲实验,同时划分患儿为两组,Ⅰ组接受
小麦叶锈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许多国家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小麦叶锈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者依据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妇科护理用药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妇科的住院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