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ko)是新疆棉田三种主要蚜虫。棉花苗期棉黑蚜、棉长管蚜为优势种,蕾期之后棉蚜数量快速上升,同时棉黑蚜、棉长管蚜数量迅速减少甚至消失,而同期豆科等植物上却可见棉黑蚜。我们从田间调查、温度及寄主植物等方面对棉花蚜虫生命表参数及种间竞争展开研究,以期明确棉黑蚜、棉长管蚜后期种群下降是否受波动高温影响以及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的优劣势,为探究棉花蚜虫种群此消彼长及寄主间转移现象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为棉花蚜虫的合理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年田间调查证实了棉花苗期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为优势种、蕾期之后棉蚜为优势种,且棉蚜发生较棉黑蚜、棉长管蚜严重。2.研究了变温温度条件下棉黑蚜在不同寄主上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波动温度对棉花和大豆上棉黑蚜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波动温度中高温幅度的增大,棉花上棉黑蚜雌成虫寿命、繁殖总量、繁殖率和内禀增长率迅速下降,而大豆则不明显。同时,同一温度条件下,大豆上棉黑蚜内禀增长率、繁殖率每雌成虫繁殖总量和寿命分别显著高于棉花。波动温度中高温高于34℃时,大豆上棉黑蚜若蚜死亡率低于棉花的一半。因此,寄主植物可以调节棉黑蚜的耐受热性。3.研究了波动温度条件下极端温度频率和振幅对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动温度平均温度和与其相等的恒温对蚜虫的影响不同。波动温度条件下,随着极端高温频率和振幅的增大,棉长管蚜若蚜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及繁殖率降低,且在棉花上的适应性也降低。4.研究了恒温条件下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适温范围内:棉蚜具有较强的内在竞争能力;棉蚜种群97%以上在叶片活动,而棉长管蚜随温度升高在叶片的比例在55%~75%之间;同一温度条件下,两种蚜虫共存对另一种在棉花叶片和茎秆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棉蚜和棉长管蚜主要分布于棉花中上部。随温度的升高,单种棉蚜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种群中棉蚜向棉株下部移动的比例增加,无论单种和混合种群棉长管蚜趋向于棉株上部移动。同一温度条件下,两种蚜虫共存对棉蚜上下分布没有明显影响,21℃和27℃对棉长管蚜也没有显著影响,但24℃时棉蚜的存在可使棉长管蚜在下部的比例明显增加;随温度的升高,棉蚜和棉长管蚜有翅蚜的比率降低,棉蚜温度间差异显著,而棉长管蚜不受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