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观察中药理气通腑法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以及阐述女性体质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例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江西省中医院妇科住院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将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术后予以常规补液配合理气通腑中药口服(方剂组成:制大黄颗粒剂12g、炒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观察中药理气通腑法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以及阐述女性体质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例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江西省中医院妇科住院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将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术后予以常规补液配合理气通腑中药口服(方剂组成:制大黄颗粒剂12g、炒枳壳颗粒剂10g、桃仁颗粒剂10g、炒莱菔子颗粒剂10g、姜厚朴颗粒剂10g、赤芍颗粒剂10g、乌药颗粒剂10g、黄芪颗粒剂10g、党参颗粒剂10g;中药颗粒剂均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号颗粒剂药房提供,江西百神药业生产);用法:术后6小时开始服用,每次1袋,2次/天,术后服药3天。对照组30例,术后予以常规补液。两组观察时间均为术后3天,观察内容:1、排气、排便时间;2、产生呕恶腹胀、腹痛等症状的频率和程度。结果:1、根据术后连续三天的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量表的积分对比:术后第一天总体疗效:治疗组74.82±14.23,对照组58±9.52,(P<0.01)有显著差异。术后第二天总体疗效:治疗组98.92±5.66,对照组87.33±14.12,(P<0.01)有显著差异。术后第三天总体疗效:治疗组99.46±2.83,对照组92±7.61,(P<0.01)有显著差异。即:治疗组在术后连续三天的疗效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呈现显著地差异性(P<0.01)。2、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对比:首次排气时间:治疗组(24.25±8.43)h短于对照组(29.07±7.22)h;首次排便时间:(39.77±12.21)h短于对照组(53.54±10.29)h;两组组间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首次排便时间的差异显著。3、根据术后连续三天的胃肠功能恢复的单项疗效积分对比:术后第一天肠鸣音:治疗组12.5±2.54,对照组10.0±0.00,p<0.01。术后第二天恶心症状:治疗组14.82±0.94,对照组12.66±2.53,p<0.01。术后第二天腹胀痛症状:治疗组19.64±1.88,对照组16.44±4.79,p<0.01。即:术后第一天两组间的肠鸣音症状及术后第二天的恶心、腹胀痛症状p<0.01,差异显著。其余术后症状积分p>0.05,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理气通腑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在提前排气排便时间、改善患者术后三天因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胃痞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且胃脘部(心下)的痞满、痞胀、痞闷、堵闷多作为大量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主症出现。该病证常久治不愈,绵延数年,还可不断加重甚至恶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既可以由表邪内陷引起,伤寒学与温病学中有大量诊治该病的理论与案例;亦可以由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具有内伤杂病的特点。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是其主要病机,
目的:基于“肝风内动”的病机角度探讨平肝熄风经典药对天麻-钩藤对防治偏头痛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致病因素、脏腑关系、经脉循行阐释偏头痛与肝风的病机关系,针对肝风内动的潜在病机,分析平肝熄风的经典药对天麻-钩藤配伍后对于治疗肝风的意义,再结合天麻-钩藤药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药效评价证实天麻-钩藤配伍后作用于偏头痛的疗效,全文围绕“偏头痛-肝风-平肝熄风药”的路线进行偏头痛病的研
研究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加服补阳还五汤兼穴位埋线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总共选取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基础组、中药组和线药组按1:1:1对照,各为30例2治疗方法:基础组给予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探索和中调胃汤联合中药蒸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热错杂型FD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和中调胃汤联合中药蒸脐疗法,中药均是由江西省中医院院内熬制,每袋150ml,一次一袋,一天两次,早晚温服一袋,中药蒸脐隔日一次,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用法:5mg/次,3次
目的:观察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其不同中医体质分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非肥胖型脂肪肝与肥胖型脂肪肝的体质学特征差异,以便为今后的临床诊治、预防及调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黄贝岭分院体检中心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61例样本资料,其中符合非肥胖型NAF
目的: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锻炼形式,辅以形体导引动作的一种养生健身方式,具有集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和现代健康养生理念于一身的特点。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源流、发展推广等方面进行梳理,深度剖析其与藏象学说及中医养生理论的关系,对其功法机理、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为该功法理论基础做出了详细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现代仪器的实验研究,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单式功
目的:分析探讨加减补肾壮骨汤对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院骨十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tractures,OVCFs)行PVP的患者。依据制定的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
目的:本课题以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灸量下的热敏灸炼脐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为热敏灸炼脐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观察1组(热敏灸炼脐术足量组)、观察2组(热敏灸炼脐术半小时组)和对照组(热敏灸神阙穴组),每组各30例。观察1组予热敏灸炼脐术治疗,施以充足灸量,以出现“一身烘热,一身微
研究目的:(1)对已发表的中药内服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方剂的用药频率、性味归经、类别和用药,总结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核心组合,为临床中医药组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参考。(2)以“六腑以降为顺”的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加味济川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通过观察患者血清5-HT、VIP表达水平来证实加味济川煎的疗效性。(3)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吐法”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更有效、更有利于推广的小儿痰热咳嗽推拿处方。方法:本研究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病人(6个月-6岁)中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符合要求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用小儿推拿辨证取穴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小儿推拿辨证取穴方法基础上运用“吐法”治疗。2组分别进行2个疗程(1个疗程5天)后的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