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树植物群落评估中国红树林退化状况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红树林面积仍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的红树林经过严格的保护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后面积开始逐步回升。截止到2009年,80%以上的天然红树林被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远高于世界平均保护水平(25%)。但是,即使受到最严格的保护,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双重干扰下,中国的红树林正面临显著而持续的退化。本文从植物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种类现状和群落结构角度上定量评价中国红树林的退化现状,并试图探讨在其退化的原因。在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调查中,广东省新发现小花老鼠簕和尖叶卤蕨两个物种。红树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评价的36种中国红树植物种类中,有14种(38.9%)处于濒危状态,均为演替中后期物种。真红树种类中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和卵叶海桑(S. ovata)是极危种(CR),小花老鼠勤Acanthus ebracteatus)、尖叶卤蕨(Acrostichum speciosum)和拟海桑(S.xgulngai)是濒危种(EN),水椰(Nypa fruticans)、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和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是渐危种(VU);半红树种类中海滨猫尾木(Dolichandrone spathacea)、莲叶桐(Hernandia nymphiifolia)和水芫花(Pemphis acidula)是濒危种(EN),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是渐危种(VU)。以白骨壤、桐花树和红海榄等先锋树种组成的演替前期群落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93.2%,而且68.8%的红树林高度不超过2m。中国的红树林群落结构已经由以木榄等为主的成熟植物群落向以白骨壤、桐花树为主的先锋植物群落演替,而且现存红树林的高度显著下降,主要以灌木林为主。由于目前81.3%的中国红树林为堤前红树林,适合演替中后期物种和群落生长的高潮带滩涂被海堤建设占用和破坏,所以海堤建设是我国红树植物种类多样性丧失和群落结构逆向演替的最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堤前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最为敏感,海堤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国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的抵抗力,中国红树林将成为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