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的流动——阿莉·史密斯《女孩遇见男孩》中的性别改写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当代炙手可热的女性作家之一,阿莉·史密斯的作品得到了诸多评论家的赞赏。虽然国外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是国内目前对其学术研究还是寥寥无几。本论文借助性别研究理论,尤其是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理论,从性向,性别身份,性别话语建构三方面来探究史密斯《女孩遇见男孩》中的性别流动性问题。  通过解读史密斯对奥维德性别变形神话的改写,本文首先指出史密斯的改写颠覆了异性恋霸权,呼吁建立多元流动的性向。其次,通过分析小说中水之隐喻和探究史密斯性别流动的思想,指出小说利用水的形象隐喻流动的性别,揭示史密斯冲破性别二元对立,追求流动的性别身份的尝试。最后,本文将关注点放在米基性别思想的转化上,展现史密斯所表达的可理解性性别话语的重要性和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性别秩序的紧迫感。  史密斯的性别改写展现了她独特的性别意识及其废除强制异性恋的主张。她颠覆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建构,提倡性别的流动性。她认为性别是流动不拘的,没有百分之百的男人或女人,只有一个个思想自由的人。史密斯对性别流动性的审视,引发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无限遐想。她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边缘人群或社会亚文化群的深切关注,并尝试为这些游走于社会异性恋主流边界的人寻求合理存在开辟道路。
其他文献
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节能减
文章在对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提出了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并据此提出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任璧莲(1955—)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推崇多元文化主义关照下的流动身份观。《梦娜在希望之乡》(1996)是她的第二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梦娜心理成
美国剧作家黄哲伦是历史上首位获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的亚裔美国剧作家,并以描写美国当代社会背景下的东、西方文化见长。本文以黄哲伦三部代表作品《蝴蝶君》《寻找中国城
定指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近年来众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一语言现象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文旨在对英汉语定指性的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首先作者选取英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