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作为资本流通的市场,具有筹集资金、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功能。而退出作为清除资本市场上不合格资本吸纳者的手段,对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我国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截止2007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达1530家,总市值39.94万亿元,流通市值约9.04万亿元。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诸多问题。可以说,从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之初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平静过。形形式式的或明或暗的违法违规行为无一不在提醒着广大投资者,我们的这个市场仍然是个很不规范的市场,仍然是个高风险的市场。大量的垃圾股、资不抵债股、严重问题股,漂浮在股市大海之上,使投资者终年处于巨大危险之中,惶惶不安。
而被广大研究学者和投资者寄予厚望的股票市场应有之义的退市机制,本可以起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促使劣质公司适时退出证券市场,我国却直到2001年才得以建立。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形成退市机制失灵的尴尬局面。因此,以我国股票市场退市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如何实现高效的退出机制,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研究,以自建的指标体系为说明,并参照同期其它的投资收益指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股票市场的整体投资价值严重偏低。另外通过一个简单博弈模型对我国证券监督机构和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股票市场退市机制失灵的原因在于退市成本过大、监管成本过高、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内控机制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