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贝壳生物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砖—泥”交织结构而表现出高强韧及强抗冲击性能,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仿照这种天然珍珠层微观结构进行仿生结构设计,使用等离子弧增材技术制备多种具有强抗冲击性的仿生结构增材件,对所制备的多种仿生结构增材件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等离子弧增材。提炼贝壳珍珠层的仿生结构要素并建立珍珠层仿生结构模型,再结合材料选择、尺寸、工艺选取方面设计出双金属仿生层间叠合结构和双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贝壳生物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砖—泥”交织结构而表现出高强韧及强抗冲击性能,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仿照这种天然珍珠层微观结构进行仿生结构设计,使用等离子弧增材技术制备多种具有强抗冲击性的仿生结构增材件,对所制备的多种仿生结构增材件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等离子弧增材。提炼贝壳珍珠层的仿生结构要素并建立珍珠层仿生结构模型,再结合材料选择、尺寸、工艺选取方面设计出双金属仿生层间叠合结构和双金属仿生层道交织结构,对仿生结构进行结构剖析与特征提炼以对其进行高强韧机理分析。基于等离子弧增材制造技术,以高强钢为强材、高氮钢为韧材,研究高强钢与高氮钢的成形道高、道宽与所用的增材电流、电弧移动速度、送丝速度之间的规律,得出不同的增材工艺参数对单道表面宏观成形的影响规律,确定符合结构尺寸设计要求的工艺参数:增材电流150A、电弧移动速度18cm/min、送丝速度1m/min。同时探究单层多道的层内表面成形质量与道间搭接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其道间距工艺参数分析,得出最佳道间距:3mm。形成高强钢、高氮钢的增材工艺窗口,确定双金属仿生结构增材件的成形工艺参数并制备出多种仿生结构增材件。本文重点研究了双金属仿生层道交织结构以及“3氮+1强”、“1氮+1强”和“1氮+3强”这三种双金属仿生层间叠合结构分别对增材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表明:结构中高强钢侧硬度变化在480~500HV,重熔区内,硬度值先提升至峰值505HV后从470HV锐减至355HV左右,高氮钢侧硬度值波动在310~320HV内,硬度分布规律对应符合交织界面组织特征。静态拉伸试验表明层道交织结构的抗拉强度为1189MPa接近于纯高强钢的1247MPa,较纯高氮钢提升了35.73%,层间叠合结构的抗拉强度介于纯高氮钢与层道交织结构之间并随结构中高强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层道交织结构断后延伸率为20%与“3氮+1强”结构近似并接近于纯高氮钢,较纯高强钢提升了66.67%,层间叠合结构的断后延伸率介于纯高强钢与层道交织结构之间并随结构中高氮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动态霍普金森杆试验表明层道交织结构的屈服强度为1184MPa,接近于纯高强钢的1266MPa,较纯高氮钢的880MPa提升了34.55%,层间叠合结构中屈服强度最低的为“3氮+1强”结构1050MPa,随着结构中高强钢含量的提升屈服强度会随之增大。层道交织结构能将高氮钢优良的延韧性与高强钢良好的强度同时兼顾,使两种材料优势互补实现了提升抗冲击能力和增强增韧的目的。
其他文献
现代航空发动机广泛采用双转子结构,其内、外转子之间通常采用滚动轴承作为中介支承。滚动轴承将内、外转子联结,使各转子的动力学行为通过滚动轴承发生耦合,可导致复杂振动行为。对于滚动轴承及其双转子系统响应的研究主要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过也有研究指出,双转子系统的线性简化模型在非共振位置可以很好的描述系统的响应特征。因此,通过计算系统等效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共振响应特性,将有助于对比揭示非线性因素对
共结晶技术和主客体包涵策略是开发先进高能量密度材料非常有前景的两种方法。本论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溶剂对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晶体形貌的影响;探究和分析了黑索金(RDX)与不同溶剂形成的超分子复合物,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预测了其可能的堆积方式;探讨了TNT/苯胺共晶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表面结构和
钛合金由于其优异的材料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用舰艇、体育、化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其性能特点主要包括较小的密度、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耐热性能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众多钛合金中,Ti-6Al-4V双相钛合金由于其较高的加工硬化率、良好的强塑性匹配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TC4(Ti-6Al-4V)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轧变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的影响。本文主要
随着滚动直线导轨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更高的使用需求,对滚动直线导轨副各组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基于滑块滚道型面参数的检测对导轨副接触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根据波矩和波高的比值,将滑块滚道型面参数分为微观层面的波纹度和宏观层面的几何形状。首先研究了波纹度对导轨副接触性能的影响,根据粗糙度轮廓仪检测滑块滚道的微观形貌,采用正弦波曲线模
医疗行业拥有令人惊叹的数字图像数据,其中包含丰富而未经探索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在决策过程中为医生提供支持。从基于人工分割的评估到全自动的评估,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医学图像数据。由于基于人工分割的方法耗时且可重复性较差,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自动化方法。图论和机器学习方法是发展自动化医学图像分析方法的广泛而有效的技术。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它通
微纳卫星星上资源有限,星间距离难保持、节点动态变化、连接不稳、中继困难,需实现卫星组网过程无中心动态接入。LoRa是最近兴起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扩频收发抗干扰能力强、动态适应强、接收灵敏度高、低功耗等优势,在空间互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的微纳卫星自适应组网方案,可实现动态环境下的无中心自组网接入,且具有对地覆盖面广、卫星数量少等优势。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总结了
快速刀具伺服(Fast tool servo,以下简称FTS)加工技术凭借其加工高效性、高精度、成本低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自由曲面的加工。麦克斯韦电磁力驱动的FTS避免了压电驱动行程小,音圈电机驱动力不足的固有缺点,在FTS系统中极具应用前景。本文对麦克斯韦电磁力驱动的FTS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从力学模型和电路模型两部分分析,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基于模型,采用以鲁棒控制为主,结合基于
无人驾驶机器人是一种无需对现有操纵平台进行改装,可安装在各种车辆驾驶室内,代替人员在危险和恶劣环境下进行驾驶的特种机器人。由于有较好的通用性,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车辆试验、抢险救援、武器运动平台等军民两用领域。本文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对无人驾驶机器人系统纵向协同控制策略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无人驾驶机器人的性能要求以及驾驶机械腿、换挡机械手结构。建立了驾驶机械腿和换挡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以及被
图作为一种通过边连接的关系型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复杂数据进行建模,在社交网络、生物医学和知识图表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然而,大多数工作往往没有区分图中对象及其关系的异质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信息损失。这些数据可通过异质图来建模和表示,因此异质图不仅可以融合不同类型对象及其交互,还可融合不同模态的数据信息。此外,受深度学习方法的启发,图卷积网络出现并尝试解决图嵌入表示学习问题,但是如何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