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硅氧碳(Si-O-C)多孔陶瓷具有耐高温、密度低、比强度高、比表面积高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在保温隔热、吸附催化、电极介电、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硅树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氧碳(Si-O-C)多孔陶瓷具有耐高温、密度低、比强度高、比表面积高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在保温隔热、吸附催化、电极介电、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硅树脂为陶瓷先驱体聚合物转化制备了Si-O-C多孔陶瓷,通过SEM、EDS、FT-IR、Raman和NMR等手段,对多孔陶瓷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择优选取了硅树脂RSN-6018并明确了其陶瓷化过程及结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硅树脂RSN-6018在低温可自发泡得到孔结构均匀的多孔坯体,适合作为转化Si-O-C多孔陶瓷的先驱体聚合物;RSN-6018经过交联固化及热解后可形成Si-O-C多孔陶瓷。(2)对部分硅树脂进行预固化后,研究了预固化硅树脂含量对Si-O-C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固化硅树脂含量的增加,孔结构从贯通圆孔变为颗粒“搭接”贯通孔,再变为颗粒堆积孔。高温热解产物中自由碳含量随预固化硅树脂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预固化硅树脂的加入可减小多孔陶瓷的体积收缩,并提高陶瓷产率,使体积密度减小,气孔率增大,耐压强度在27.9-17.5 MPa之间。(3)研究了热解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O-C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固化硅树脂含量为95 wt%时,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Si-O-C多孔陶瓷产物中自由碳减少,[SiO4]、[SiOC3]和[SiC4]结构单元增多,物相主要为无定形SiO2。当预固化硅树脂含量为70 wt%时,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孔径减小,孔筋加粗;产物中自由碳和[SiO4]结构单元减少,[SiC4]结构单元增多;方石英结晶程度较95wt%时明显增强,在1400℃时有β-Si C生成,自由碳从非晶结构向石墨纳米微晶转变。随着热解温度升高,Si-O-C多孔陶瓷的陶瓷产率降低,线变化率增大;预固化硅树脂含量为70 wt%时,显气孔率在29-32%之间,耐压强度在1300℃时最大达到28.3 MPa。(4)在1400℃热解转化制备Si-O-C多孔陶瓷时,孔径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减小,孔密度增大,孔筋变细,孔内纳米线的大致有笔直状和曲折状纳米线团簇两种形貌,延长保温时间后,纳米线顶端有液珠生成。延长保温时间有助于方石英、β-SiC的结晶,自由碳先由非晶结构向石墨纳米微晶结构转变,之后石墨化程度逐渐提高。保温2 h时,Si-O-C多孔陶瓷的线变化率最大,陶瓷产率和体积密度达到最小,同时显气孔率达到26.9%,耐压强度从保温1 h的90.8 MPa降低为62.8 MPa。
其他文献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是一种与染料分子聚集态相关的独特光物理现象。具有AIE特性的分子能够不受到传统荧光分子所面临的聚集荧光猝灭(Aggregatio
荧光染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当所处微环境发生改变时,它们的一个或多个荧光参数有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如最大激发/发射波长、荧光强度、荧光寿命、荧光各向异性等。特别是有一些大环分子存在时,由于荧光染料与其形成主-客体复合物,染料的荧光性能变化尤为显著。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已经构建了多种荧光分子探针,从离子、小分子的检测,到生物大分子的识别和相互作用研究,甚至活细胞内细胞器的染色等方面得到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170mAh·g-1的理论比容量和3.5V的对锂充电平台,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能突出、循环性能好、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随着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即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若无经济有效处理方法,不仅将带来潜在的环境污染,也将损失其中大量的锂、磷、铁等有价元素,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需求迫切。为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
中国农村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大变革,农村的快速建设促进了农村交通建设与建成环境的快速变化,农村居民通往乡镇、城市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随着建成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农村居民出行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增多,其原有的出行模式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农村居民出行满意度可以反映农村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体验、交通规划出行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需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道路的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耗溶剂少、操作便捷、高效快速、灵敏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如生物、食品、环境等)得到了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人们普遍认为气敏传感器在对不同有毒气体的实时和准确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和
本文探讨了四溴化碳促进的氧化碳氮键的形成及醛的分子内需氧氧化脱氢芳基化反应。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了近年来苯并恶唑衍生物合成的最近研究进展;
近年来,受到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与“去杠杆”政策不断出台的宏观环境影响,医药流通企业融资压力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积压问题严重。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方式逐渐被纳入重要的融资选择范畴。由于国内对于该种融资方式的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部分研究细分领域存在一定空白。本文通过对Z公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效应进行研究,期望在优化Z公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实施流程以及相关理论完善两
智能型凝胶材料是一类生物启发的仿生功能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具有轻、柔、韧等特性,凝胶材料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柔性电子器件等战略新兴领域具
纳米孔蛋白质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分析蛋白质在纳米孔中易位行为来获取蛋白质尺寸、构型、表面电荷分布等信息的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极具应用前景,成为继DNA纳米孔测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