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学探赜——构建、思辨、判断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t2d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和“美学”已成为当今两大显学。城市美学是顺应城市和美学发展的产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美学研究总体比较薄弱,还存在系统性、全面性不够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城市美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进行整体研究,以便为城市美学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美学的概念,提出“研究城市美、城市审美和城市美实践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的定义,明确了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对个别重要和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也作了辨析与界定。  在明确城市美学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于城市美学的学科构建做了较系统研究。阐述了城市美学学科构建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学科背景,明确了城市美学与美学、城乡规划学科的关系,指出城市美学应跨出美学阵营,成为隶属城乡规划的学科。进一步提出了城市美学的学科知识框架和学科体系,认为其知识框架为“三层一底”的结构,包含城市美哲学、城市审美、城市美规则(三层级)与城市美历史(一基底)。  以学科构建为基础,本文就城市美哲学、城市审美两部分的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城市美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美的本源、本质和特征三个部分。本文从城市起源发展中寻找城市美的足迹,总结了城市美的本源;以城市美的本源和美的本质为基础,概括出城市美的“本质三性”,即人的“生物性满足”、“社会性体现”和“精神性表达”,并对城市美本质的涵义做了初步分析,阐明了本质三性的关系和基本作用,指出城市美“非单纯视觉形式”和应该坚持“自下而上”理念等观点;总结出城市美具有“全美、非均美、整体美”三个特征。  城市审美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城市审美主体演变过程的研究,指出主体的泛化和分异趋势,并据此提出主体划分的必要性。从社会调查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建立了以空间属性为主,自然、社会属性为辅的城市审美主体两层次划分标准。通过对审美客体扩展的分析,指出城市是独特的审美客体,具有功能、公共、时空、系统、无间五个独特属性。审美判断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体现。本文最后就城市审美的判断体系做了专门研究,在对传统的“分离模式”、“介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审美场的融合判断体系”,并就该判断体系的构成、方法、运用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生态的内涵进行界定以及相关思潮的介绍,对生态型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了生态型社区的规划,在对大量生态型社区项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型
现如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建筑特色一直是大家倍为关注的话题。不管是从自然环境、还是从人文历史方面,城市建筑都是作为城市的重要载体。发展中的城市逐渐失去其历史和文化
旅游通道景观节点规划设计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的规划设计问题而产生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景观节点的建设寻找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研究旅游通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景观节点序列
学位
当今社会,出行,更多时候已不可能完全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对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来讲,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因工作、学习、生活等事务而穿梭于城区之间;都有大批来客因旅游、
学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建设的力度和规模相应也不断加大,大量城市面临旧城改造的重任,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历史“遗存”的城市(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历史街区”
学位
随着近年来住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也日趋关注,如何塑造绿色、生态的住区环境,怎样进行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水环境在住区环境中有着其
学位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于具有节约能耗,减轻污染,促进人居健康和从长远来看更为经济的特点的可持续建筑的需求方兴未艾。而通向可持续建筑的必由之路——综合了建筑学和工程学以
学位
该文以城市形象塑造的历史发展为基础,指出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对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致使城市形象塑造作为城市发展的策略被关注,完成了由传统的设计层面向现
本文从建造中的建构问题入手,讨论由建构关系在形态中的呈现为建筑带来的品质,以及建构关系消隐时建筑具有的品质;同时对其呈现、消隐的思想背景和方法进行理论和实例的研究。论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对室外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城市公园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景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