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产业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引擎,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具备重要的借鉴意义。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表现疲弱,信息产业是经济企稳的重要推助力。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结构的攻坚期,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带头产业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05-2012年中国28个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数据,研究中国省际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下文简称TFP)增长的趋同性。总结全文,梳理了以下四个问题:首先,界定了国内外信息产业的概念、范围、特点及发展现状。明确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其次,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信息产业TFP增长率,分析其形成动因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从地域、效率指数和行业构成的角度详细分析信息产业TFP增长率变动情况。再次,基于上一步研究,构建σ趋同模型、绝对β趋同模型、俱乐部趋同模型和条件β趋同模型检验信息产业TFP的趋同情况。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视人才培养、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减少政府干预四个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TFP平均增长率是9.4%。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促进信息产业TFP增长率的提高。信息制造业的TFP增长率和信息服务业的TFP增长率轨迹呈现背离趋势。第二,中部地区信息产业TFP增长率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发达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较低,欠发达地区的TFP增长率相对较高。信息制造业TFP增长率的提高源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促进,信息服务业则仅仅依靠技术进步的提高。第三,全国范围内,信息制造业的TFP增长率大于信息服务业的TFP增长率。第四,我国信息产业确实存在绝对β趋同、俱乐部趋同和条件β趋同。政府行为对信息产业TFP增长率起到反向作用,经济自由度对其具有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