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碳基复合催化剂的光化学沉积合成及其光解水析氢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工业化水平的急剧提升,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发展新的清洁能源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在众多新型能源中,氢燃料由于具备能量密度高、制备原料丰富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目前,利用有效的半导体材料为媒介来实现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是氢气制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望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整个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中,催化剂的选择是核心所在。光催化剂需要具备适宜的带隙宽度和能带位置,以满足光解水析氢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要求。同时也要求催化体系具备高效、稳定和绿色等特点,使催化剂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至今为止,科研工作者们已发现了多种可以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半导体材料。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合适的带边位置,在光催化析氢领域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通过高温热聚合得到的g-C3N4材料通常具有比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输运和分离效率低等缺点,使其难以获得理想的光解水析氢产率。因此,如何有效调控g-C3N4的结构,增强光生电子在析氢反应中的利用效率,提高氢气的最终产率成为了研究重点。本论文对g-C3N4基催化剂的研究改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围绕着材料光生载流子输运和分离效率低以及比表面积小等问题,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利用热氧化刻蚀法对g-C3N4的微纳米结构、表面化学状态以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调控;然后,利用光化学沉积合成来实现助催化剂的精确负载,以提高光生电子在析氢反应中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结合稳态荧光光谱(PL)、光电化学测试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对复合材料析氢性能增强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薄层g-C3N4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本章首先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体相g-C3N4,再利用热氧化刻蚀法对其进行减薄,得到了具有薄层结构的g-C3N4纳米片。对热刻蚀前后g-C3N4的物相结构、表面化学状态、光学性质以及沉积Pt后的析氢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经过热氧化刻蚀后,g-C3N4纳米片的基本结构单元得到了保留,同时材料的层间间距和表面N元素的含量有所降低,其比表面积提高到原来的3倍。由光电化学测试以及析氢性能评价结果可知,热氧化刻蚀可以有效提升光生载流子在催化剂中的转移和输运效率。同时,漫反射光谱(DRS)和DFT计算结果显示,热氧化刻蚀后g-C3N4纳米片的导带位置向更负的方向移动,使激发产生的光生电荷具备更强的还原能力,能更有效地实现对水的还原以制备氢气。g-C3N4纳米片表现出了比体相g-C3N4更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更适合作为基体催化剂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改性工作。第二,NiS/g-C3N4复合材料的光化学沉积法合成及其光解水析氢性能研究。以薄层g-C3N4纳米片为基体材料,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牢固异质结的NiS/g-C3N4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λ≥400 nm),NiS/g-C3N4复合催化剂在TEOA存在的水溶液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析氢活性。当NiS助催化剂的负载量为1.0 wt%时,析氢速率达到最大值(1346.1μmol·h-1·g-1),对应的表观量子效率(AQE)为7.67%。通过合成机理分析可知,在光化学沉积过程中,由于需要g-C3N4产生的光生电子参与还原反应,NiS颗粒可以选择性地沉积在g-C3N4表面的活性位点,实现助催化剂的精确负载,因此比其他方法制备的同类催化剂表现出了更高的析氢活性。结合光电化学测试、PL光谱和DFT计算可知,NiS助催化剂与g-C3N4纳米片接触界面间形成了类肖特基异质结,可以有效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同时,助催化剂NiS在析氢反应中能够成为电子捕获中心和析氢靶向活性位点,进一步提高复合催化剂的光解水析氢活性。第三,CoS/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解水析氢性能研究。以g-C3N4纳米片为载体材料,通过光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了CoS作助催化剂的CoS/g-C3N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DRS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借助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CoS的类金属性质。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g-C3N4纳米片及CoS/g-C3N4复合材料的析氢活性进行了评价。通过优化助催化剂CoS的负载量得出,当CoS的量为1.0 wt%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光解水析氢效率,其光解水产氢速率可达1862.2μmol·h-1·g-1,对应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0.61%。由光电化学测试及PL光谱可以获悉,负载的CoS助催化剂可以明显降低电荷在CoS/g-C3N4催化剂中的迁移阻力,使更多光生电荷能迁移至催化剂表面参与析氢反应,从而使其表现出了高效的光解水析氢性能。第四,CoSe2/g-C3N4异质结的光化学沉积法合成及其光解水析氢性能研究。以g-C3N4纳米片为基体材料,通过温和的光化学沉积法实现了CoSe2助催化剂的精确负载,成功制备CoSe2/g-C3N4复合光催化体系。借助多种表征仪器对异质结材料的形貌、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oSe2/g-C3N4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分解水析氢活性,并且助催化剂的负载量对催化体系的析氢性能有较大影响,当CoSe2的负载量为2.5 wt%时,其析氢性能达到最大值(2468.9μmol·h-1·g-1),表观量子效率达到14.05%。利用光化学沉积法可以将CoSe2助催化剂精确地沉积在g-C3N4纳米片表面的活性位点,并在二者的结合界面间形成类肖特基异质结。因此,g-C3N4纳米片上激发产生的光生电子可以快速转移至助催化剂CoSe2上,参与随后的光解水析氢反应,从而实现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提高了光生电子的利用率,最终使复合光催化体系表现出了高效的光催化析氢活性。
其他文献
超快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具有光束质量高、稳定性好、无需准直、系统紧凑、结构简单等优点,在通讯、工业加工、国防、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饱和吸收体是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关键器件,它要求非线性材料具有大的工作带宽、快的响应、低的损耗和稳定的物化特性。除此之外,调制深度也是可饱和吸收体的关键参数之一,高的调制深度可以消减脉冲边缘的效果,有利于获得超短脉冲,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超快激光器的稳定性。随着材
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是现代物质社会构建和有机化学研究的基础保证。经典的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已经展示了对人类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两个亲核试剂(C-H/C-H或者C-H/X-H)的直接氧化交叉偶联,避免了底物的预官能团化,因此更符合绿色、可持续化学的理念。近些年来,光、电化学的蓬勃发展和复兴,为碳氢化合物(或者杂氢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提供了新颖的合成
生物体内的O2及其代谢产生的含氧物种对于机体的呼吸作用、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稳态、信号传导、免疫防御等至关重要,与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然而,多数含氧活性物种也被认为是“双刃剑”。不受调控的氧物种的爆发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导致机体衰老以及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基于氧化应激上调来杀死肿瘤的治疗策略(如光动力等)被广泛提出,O2、1O2和O2·-等与治疗相关的活性含氧物种被重
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作为地图数据共享的主流标准,随着地图在大众出行、公共卫生、社会人文等诸多领域的广泛使用,目前人们已经在线共享了大量的WMS地图。然而,现有的大部分WMS地图面临着资源闲置的困境。地图的主题分类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疏解上述困境:一方面主题分类的结果可以为现有的WMS地图提供显式、统一的主题标签,服务地图资源的检索和主题定制化的内容解析;另一方面研究
由于受到全球化石能源消耗速度的持续增长以及其滥用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共同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性。二次电池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实践应用中的关键角色,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小到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大到电动车和固定式储能等,其身影已随处可见。然而在未来的市场上,二次电池能否持续扩大影响并独占鳌头,关键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能否取得进一步的突破:高充电速率、高能量密度、绿色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少量的癌症标志物的精准检测分析对癌症诊断、治疗以及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分析技术具有样品用量少、扩展性强以及易于集成化的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诸多生物检测领域。相比于传统的流式细胞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分析检测技术能够以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尤其是伴随着QDs、UCNPs等具有优异性能(发光亮度高、稳定性好、波长可调、抗
近红外菁染料及其掺杂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能,被广泛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和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然而,近红外菁染料存在水中自聚集倾向大和光稳定性差等缺陷,影响荧光成像和PDT效果。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系列包覆七甲川氨基菁染料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FSNPs),通过强化其光物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光催化(PC)、光催化燃料电池(PFC)、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和集成催化系统等在应对资源与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利用催化技术的燃料电池技术,可以通过引入高级氧化(AOPs)过程将污染物降解与产电相结合,从废水中回收能源。对于这类燃料电池技术,催化剂的性能至关重要。采用Fe、g-C3N4和TiO2等非贵金属材料可制备出低成本、高活性的
大型输电网是构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国家电网中高压电力线路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野外架空电力线路周围空间内常存在着影响线路稳定运行的各种灾害与风险。诸如山林火灾、邻近线路生长的植被都可以轻易地造成输电故障。林区电力走廊中,火灾是电力线和植被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山火邻近还是输电线触及植被放电导致火灾,总是会给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一方面,由于森林植被和线路不足百米,火灾对输电
血管系统遍布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对于代谢活动异常旺盛的肿瘤组织来说,血管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肿瘤血管系统已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系统的血管靶向疗法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就目前而言,现有的血管靶向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标准。因此通过与纳米技术结合,设计出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