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蔬菜质量问题已经上升为全国性、行业性突出问题,而蔬菜产业正受到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约束,急需调整发展方式。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要向高效、优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转型离不开农业标准化的推动实施,事实上,在进一步推动“菜篮子”工程中,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已经成为基础内容。蔬菜产业作为成都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地位重要。随着成都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乡经济加快融合,蔬菜产业的产业基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此现实背景下,研究推进成都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对策,打破当前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的推广困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管理方式与传统种植经验相融合,推动蔬菜产业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合理转变,向产品优质优价市场均衡的过渡。本文首先基于制度范式的视角,从宏观产业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微观种植户选择行为三个方面分析蔬菜产业标准化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明确生产标准化推动的内在机理。继而根据实地调研和访谈结果,依据成都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重点建设内容,从宏观方面归纳标准化推动路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再从微观生产主体角度出发,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明确成都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实施主体的基本特征、生产经营状况及标准化需求偏好,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分析农户生产标准化采纳行为及实施成效的影响因素。通过计量模型检测发现,农户生产标准化决策行为和实施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政府调控政策、风险分担机制、市场参与能力、产业组织机制、要素投入机制、信息获取机制以及农户自身素质,且除风险分担机制和种植户兼业化程度外,其他因素对标准化主体参加标准化的积极性都为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借鉴国外农业标准化和国内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设计出需求导向的标准化推动路径优化方案,并针对成都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宏微观两个视角提出推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政府对标准化长效支持机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制标体系、技术服务市场、蔬菜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监管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改善生产者标准化实施的基础条件、增强生产者组织化程度和利益联结紧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