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S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及耐磨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SHS方法和铸造相结合,制备出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在保持精铸模具钢基体高韧性的同时,表面的硬度显著提高,从而改善材料的抗磨损性能。 采用溶液热力学对Al-C-Ti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TiC是最稳定的热力学相,但是铝含量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0%,否则容易引起钢的脆性。对Fe-C-Ti体系SHS过程中绝热温度和反应生成焓的计算可知Fe含量宜选在30%左右,且TiC也是Fe-C-Ti体系中最稳定的热力学生成相;通过DTA分析可初步获得两种体系的反应过程。 利用SEM、XRD对两体系热爆产物分析表明:铝粉、钛粉的粒度越小,Al含量越高,Al-C-Ti体系越容易反应;Ti粉粒度越小,Fe-Al-C-Ti体系越易反应,铝可作为Fe-C-Ti体系的稀释剂,起细化晶粒的作用;热爆温度越高,两体系反应越彻底;在不高于400℃时空气条件下预热虽发生少量氧化,不影响坯块发生自蔓延反应。对浇注产物分析表明:基体都是珠光体和马氏体的混合铸态组织;颗粒相粒径在1μm~2μm之间,Fe-Al-C-Ti体系颗粒相相对较小,分布均匀,基体和表面复合层相互渗透;Al-C-Ti体系钢基表面复合材料表面FeAl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表面复合材料表面硬度除表面0.5mm外均显著提高,且呈梯度过渡到基体;ball-on-disk磨损试验表明,该表面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显著增强,提高约一倍左右。其在常温下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磨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单元,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正确领导,要想把学生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定的领导
由于传统的有线通信传输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在进行有线通信传输干扰信号抵消时对干扰信号的处理与抵消分离,因此抵消效果差.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收发分离下有线通信传输干扰信号
5G其实指的是第5代通信技术,是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技术结晶.众所周知,1G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模拟技术的基础是蜂窝无线电话,随后2G技术加入短信,3G技术带来了互联网浏览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