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每年电梯数量都有较大增长。除此之外,电梯发生的事故总量也逐渐增多,风险程度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实际检验数据来看,存在风险隐患的电梯数量较多,约占电梯总量的11%,这部分电梯占比还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刻不容缓。风险管理是事故预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针对电梯系统性安全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建立系统、全面、实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指导电梯安全管理具有实际价值。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参照《企业职工事故伤亡分类》国家标准,基于电梯事故案例和行业特点,本文系统地列举了电梯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包括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高处坠落、火灾、坍塌、剪切、碰撞、困人、坠落、冲顶、蹲底、挤压、失控、卷入和其它伤害。通过对6000多台电梯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围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对电梯全寿命周期中的制造、安装、使用、维保、检验和监管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研走访浙江临安西子电梯厂家、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电梯使用单位、特种设备检验所及相关监督部门,以电梯质景安全为出发点,本文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上述六个子系统风险因素,建立了电梯全寿命周期的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在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梳理了现有的主要风险评价方法。根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实际,建立了可用于指导现场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记录表格,方便使用单位参考使用。此外,根据电梯小同的使用功能,建立了电梯风险分类分级模型,为监督机构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奠定了基础。(3)为方便电梯相关责任单位提高电梯的安全管理水平,本研究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思路,分别对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维保、检验和监督等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法,建立了基于电梯实际使用条件下的“三预”和“六警”理论的风险预警流程和机制,设计了电梯风险预警系统,并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从而为电梯安全管理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