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至202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内分泌科诊断为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63例。再将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至202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内分泌科诊断为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63例。再将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三个亚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例,弥漫性糖尿病肾病组28例,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27例。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分析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C3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补体C4水平高于糖尿病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血清补体C3(OR:0.046,95%CI:0.007-0.315,P<0.05)、白蛋白(OR:0.744,95%CI:0.641-0.863,P<0.05)、免疫球蛋白G(OR:0.737,95%CI:0.544-0.999,P<0.05)是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子,其中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分析糖尿病肾病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三组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依次下降,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3)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后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存在负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G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存在负相关;血清补体C3与肌酐存在负相关,与eGFR存在正相关。研究结论:(1)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关,随着肾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水平下降,提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困境,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完善新员工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盘锻件出现的“白斑”缺陷,对异常区域和正常区域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异常区域为目视可见的贫Nb偏析产生的“白斑”,其宏观尺寸超过8 mm的技术要求,异常区域晶粒度2级,超过技术规定的10级要求。“白斑”附近有部分夹杂物聚集,夹杂物为Mg、Al的氧化物。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锻件水浸超声C扫描图,提出从原材料、饼坯、锻件无损检测的监控措施方案。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执法支队)强化执法科技支撑,着力打造“1+N”执法监管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执法“看得见、查得清、打得准、靠得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打破了地学界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构造格局的传统认识,其可能代表了古特提斯构造域最南部一条新的缝合带,对理解古特提斯洋时空演化至关重要。然而缝合带的建立必须要有蛇绿岩、洋岛等洋壳组成作为关键证据。虽然前人已经在松多及邻区报道了洋壳残片,包括榴辉岩、蛇绿岩残片、洋岛残片等,但是目前有关洋岛残片的研究程度仍然较低,对于洋岛的岩石组合、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还不清楚,制约了对松多古特提斯洋盆演化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含量及变化水平,探讨HIF-1α对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备自发光、面发光、可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等优势,随着OLED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OLED的成本逐渐下降,OLED也正在以各种产品形态走进千家万户。但是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载流子迁移率低,杂质含量高,大大限制了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单晶有别于无定形态有机薄膜,其自身分子排列有序使得杂质和缺陷的含量较少,具备比无定形态有机薄膜高得多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稳定性,使
一直以来,在内燃机研究过程中,通过燃烧过程的优化来实现机内净化的探索备受关注,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排放的新型燃烧模式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燃料理化特性与燃烧边界条件协同控制的思想,探索由燃料的反应活性控制的RCCI燃烧模式。通过进气道喷射低反应活性燃料,缸内多段喷射高反应活性燃料,灵活控制低反应活性燃料和缸内直喷高反应活性燃料能量占比,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参数及燃料特性对RCCI发动机燃烧、性能和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速了重型汽车国Ⅵ排放标准的实施。增压中冷技术作为使重型汽车尾气排放达到国Ⅵ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手段,对该技术关键部件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冷器作为增压中冷技术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提升中冷器的性能是完善该技术的主要途径,本文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耦合优化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重型汽车空-空中冷
柴油机相比汽油机油耗低三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低近二分之一,因其扭矩大、油耗低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船舶及其它各种非道路机械领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输出了澎湃动力。但是柴油机颗粒物(PM)的排放量比汽油机高很多,占到汽车颗粒物排放总量的九成之多,降低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是柴油机进一步广泛应用的前提。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是降低微粒排放最成功的后处理技术,现在陶瓷基DPF已经
智能网联车辆在提升交通效率方面具有可观的潜力,然而,智能网联车辆的全面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人类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场景将长期存在,因此,开展混合交通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关于混合交通问题的研究大多针对具体的车辆跟驰模型或车辆队列控制策略,缺少系统性的建模分析构架,难以分析多种跟驰类型单元共存场景下的混合交通性能。基于此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跟驰类型单元占比和跟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