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PaulowniaSieb.et Zucc)为玄参科泡桐属落叶乔木,其自然分布或栽培区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是一种重要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泡桐为异花授粉植物,易杂交,且能通过无性繁殖,易于形成、保留过渡类型。传统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是利用表型性状来研究植物遗传变异,经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遗传变异。为了弄清泡桐属各种及变种之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AFLP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相联合的方法对泡桐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明确泡桐属不同种之间的分类关系,以期为泡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更加有效的选择育种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为适地适树、创造高生产力的人工林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SLS法和改良的CTAB法两种方法提取泡桐基因组DNA,并对DNA的质量及浓度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相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更高,更适合AFLP与ISSR扩增的需求。(2)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泡桐属植物14份种及变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PstI/MseI组合,共获得1171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8条,多态性带百分率达98.89%,14份供试材料的AFLP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3~0.740,平均为0.672。并在阈值为0.675时,将14份供试材料分为4组,即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台湾泡桐、川泡桐、宜昌泡桐、建始泡桐、白花兰考泡桐、鄂川泡桐以及兰考泡桐聚在了第一组;毛泡桐、山明泡桐和亮叶毛泡桐聚为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各包含了一个品种,分别为楸叶泡桐和成都泡桐。(3)本研究以泡桐属植物的14份种及变种为实验材料进行ISSR分子标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已公布的I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出11条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用于泡桐属14份材料的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90条清晰可见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2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7.45条,多态性百分率在60%~100%之间,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91.1%。聚类结果显示:14份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组,其中第一组包括:毛泡桐、山明泡桐和亮叶毛泡桐;第二组包括:楸叶泡桐、宜昌泡桐、鄂川泡桐、兰考泡桐、川泡桐、建始泡桐以及白花兰考泡桐;第三组包括: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台湾泡桐和成都泡桐。(4)由实验结果可知,AFLP和ISSR标记对泡桐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为r=0.386(n=91,P=0.01),表明使用这两种分子标记对泡桐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度。
其他文献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哨兵。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保定地区经济突飞猛进,电力需求增长尤其明显,近来年来电网规模扩大了一倍。电网规模快速的增长必要带来电网方式方
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它已成为人类非正常伤亡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伤亡的人数都在10万左右,每年死亡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排名世界第一,道路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基于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用地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
葵花籽作为新兴的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无论是从产品的颗粒大小,还是口感上在都具有优势。因此,中国葵花籽的贸易越来越受到中东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欢迎,尤其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给人们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享受,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事项和任务,学界关于“三农”的研究和讨论及相应的成果也一直颇丰。农地流转这一主题与“三农”问题有着十
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根据本民族特色形成了植根于宗教禁忌、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的族内禁忌规范,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少数民族自身的生息繁衍和当地生态环境的
公共行政价值反映了行政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依托。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共行政价值的选择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学界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公共行
<正>所谓"南乐北渐",就是指中国南方的音乐逐渐向北方传播的文化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来就南北有别,孔子曰:"……夫先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