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液质联用法对金钱草和广金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和差异标志物筛选,并对金钱草干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金钱草和广金钱草药材各12批,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采用Agilent SB-C18(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以0.1%乙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所得数据经Peakview与28种对照品及自建库二级碎片进行比对,并基于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裂解规律进行成分定性分析;经MarkerView对原始数据进行峰保留时间校正,峰归一化和剔除同位素峰预处理后,导入SIMCA-P中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VIP值大于5的成分作为两种药材的差异标志物。采用1%乙二醇和2%氯化铵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随机分为4组(n=8):空白组、成石组、金钱草小剂量组和金钱草大剂量组,饲养28天后,收集各组大鼠尿液、血清和肾组织,测定24 h尿草酸和柠檬酸含量,ICP-MS法测定尿液和血清中多种化学元素并对结果进行PCA分析,观察各组分布趋势,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涂片和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及肾小管扩张情况。结果:在金钱草和广金钱草中共鉴定出113种黄酮类化合物(金钱草80种,广金钱草中61)。此外从对原始数据进行VIP值筛选获得的21种潜在标记化合物中鉴定出15种类黄酮化合物(金钱草中6个,广金钱草中9个)作为各自的差异标志物,且发现筛选出的9种的黄酮-C-苷均存在于广金钱草中,金钱草中的6种标志物均为黄酮醇类及其O-苷。金钱草干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结果发现,与成石组相比,金钱草大剂量给药组大鼠24 h尿量、尿柠檬酸浓度显著升高,尿草酸浓度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P<0.05),成石组大鼠尿液中Ca、Ni、As、Se、Pb、Hg显著升高,血清中Mg、Cr、Fe、As、Cd显著降低;而与成石组相比(P<0.05),大剂量给药组尿液中Al、Mn、Fe、Ni、Se、Mo、Pb、Hg显著降低,血清中Fe、Cu、As显著升高。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金钱草能减少肾结石大鼠尿液及肾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缓解肾小管扩张。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UHPLC-Q-TOF-MS/MS法对金钱草和广金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比较,为两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药理作用机制差异提供化学基础。金钱草对肾草酸钙结石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排石利尿,补充柠檬酸途径降低尿液草酸钙饱和度,且其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可减少氧化应激、保护肾上皮细胞以及通过影响体内钙、镁、钒等多种元素稳态,使其趋于正常组水平,干预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