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乳腺癌转移与杂合性缺失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女性恶性肿瘤死因中,乳腺癌的死因已上升至第一位,而乳腺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外显子测序技术是一种快捷、经济、高效的寻找疾病致病病因及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本实验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乳腺癌转移与基因杂合性缺失相关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和结果: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同一个乳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转移瘤及血液标本进行外显子组分析,每个样本各获得约2.8Gbp原始数据,不同样本目标区域测序深度在56-62×,平均测序深度为60×,目标区域覆盖率达87%以上,均达到测序的要求。将原始数据通过hg19、NCBIbuild37进行比对,剔除已知的突变,得到新的数据库,我们发现原发肿瘤共有41个基因出现杂合性缺失,而转移瘤共有551个基因出现杂合性缺失。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查询这些基因的功能,其中在转移灶中发现5个基因与细胞分化增殖有关,8个基因与细胞粘附、运动有关,5个基因与细胞凋亡有关,10个基因与肿瘤形成有关,12个基因与肿瘤转移有关,10个基因是文献报道的候选抑癌基因。同时,实验还发现了文献报道的转移相关区域3p21.3、13q12–13、16q22-23,并对实验中这三个区域的出现杂合性缺失的基因进行讨论,发现这些基因的杂合性缺失与乳腺癌的转移可能有关,实验中还发现锌指基因家族和MMPs家族的杂合性缺失亦可能与乳腺癌转移有关。  结论:(1)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血液、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DNA质量、浓度和纯度均符合外显子测序的要求;(2)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在转移瘤中的发生率较原发肿瘤高;(3)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可以发现其他杂合性缺失检测方法发现的区域,同时还可以发现其他方法没有发现的区域;(4)从总体来看,杂合性缺失涉及的基因最多的是19号染色体,其次是14号染色体、3号染色体和11号染色体;(5)从个体来看,杂合性缺失在各染色体中,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1p36、2q37、3q21、5q21、6q21、8p23、9p13、10p24、11q23、13q14、14q32、16q22、19p13、19q13、22q11。(6)实验发现3p21.3(BM5、SEMA3F、ALS2CL)、13q12–13(NBEA、ELF1)、16q22-23(CDH3、ELMO3)三个区域及该区域的一些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可能与乳腺癌转移有关。(7)锌指基因家族和MMPs家族可能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中起重要作用。(8)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了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杂合性缺失的研究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具有协商民主主体的广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认可、内化乃至尊崇、欣赏的心理倾向,最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
目的国内外研究一直认为,氧化损伤是各种原因诱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共同作用机制,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是所有非先天性白内障发生得共同通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Bcl-2基
研究背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病理性动脉扩张症,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病变,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男性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EposiRNA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应。  方法:将2-3月龄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激光组、激光+Epo
民族地区法治乡村建设,一直面临着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难题.对此,民族村寨的传统乡贤通常是关键角色.四川省Z县彝族村寨的“德古”,一方面在“禁毒防艾”中积极支
习近平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