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活动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人类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获取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今大多数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处于词汇及语法讲解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文章时,总倾向于关注文章的句子、生词,而忽视了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也就很难分析出文章所要表达出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但导致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同时也致使学生对阅读活动的消极能动。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拓展语法知识、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而易见,传统的英语阅读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在所任教的学校非英语专业做了一次英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试图了解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了解学生们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证明: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而言,结合语篇分析理论的阅读模式能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要求:从语篇角度出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意图,从其结构层次及内容上进行理解,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达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改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阅读教学,语篇分析等相关术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和介绍,着重探讨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语境,衔接与连贯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背景,结构和大意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者带着这样的理念,在接下来的实验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分析模式,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阅读前(pre-reading)在这个阶段老师介绍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提供材料的丰富语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阅读中(while-reading)在这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从宏观的角度找出材料的结构和大意并且引导学生细读材料,注意文章中的衔接标识语掌握文章的细节线索;阅读后(post-reading)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衔接技巧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如:写作,口语等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以语篇分析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培养了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作者相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会得到更好,更直接的提高!为了论证“语篇分析理论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观点,笔者从执教的班级中随意挑选了两个班进行了历时8周的对比性的实证研究,参与学生共87人。在实验班内采用以语篇分析为主为主的阅读能力训练,在对照班内仍沿袭传统的以词汇和语法讲解为主的常规式教学模式。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笔者从定量及定性分析等多种角度对实验进行监控,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前测和后测。并借助专业软件SPSS对两个班的阅读成绩在实验前后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了语篇分析教学的学生(即实验班)的学生的得分高于基于常规教学的学生(即对照班)的学生的得分,从而较全面的证实笔者的观点。除此之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理解的自信心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