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0Cr12Ni10MoTi是低温用马氏体不锈钢,除具有高强度和低温韧性外,冷变形能力和焊接等工艺性能良好,已成为液氧、液氮贮存和输送的重要用钢。低温用00Cr12Ni10MoTi钢采用再结晶温度以下固溶处理(750℃),其强韧性、抗蚀性均优于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高温固溶处理。由于750℃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固溶加热时遗传了之前的热加工组织,因此最终固溶处理之前的组织对最终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预处理温度对锻造棒材、热轧带材和冷轧带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充分挖掘材料的强韧性潜力、提高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意义。与此同时本文用光学显微技术、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相关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强韧化机理,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研究了750℃~1100℃之间预处理对锻造棒材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50℃以下预处理通过非扩散α’→γ逆转变形成奥氏体,遗传原始的锻态组织,在950℃以上预处理形成再结晶的等轴奥氏体,750℃最终固溶处理又遗传预处理组织,因此改变预处理温度对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250℃回火的材料,改变预处理温度主要影响材料强度,尤其是屈服强度,实验证明850℃预处理屈服和抗拉强度出现峰值,进一步降低预处理温度使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材料强度反而降低;对于500℃回火的材料,改变预处理温度主要影响残余/逆转变奥氏体量,降低预处理温度残余/逆转变奥氏体显著增加,大幅改善低温冲击韧性,750℃预处理的材料低温冲击韧性甚至高于低强度条件(250℃回火)。对热轧带材的研究表明,同样发现950℃以上预处理形成再结晶的奥氏体,也在850℃预处理时出现强度峰值;变形25%的冷轧带材形成再结晶奥氏体的温度降低到900℃,变形50%的冷轧带材进一步降低到850℃,相应地分别在800℃和750℃预处理的材料出现强度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