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抑郁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3.22亿人正在遭受抑郁障碍的困扰,且抑郁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其低龄化趋势,早期筛查检测逐渐成为抑郁障碍防治的研究重点。但目前抑郁障碍的临床检测方式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就诊率低,诊断过程易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干扰进而影响诊断结果,缺乏较为统一的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3.22亿人正在遭受抑郁障碍的困扰,且抑郁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其低龄化趋势,早期筛查检测逐渐成为抑郁障碍防治的研究重点。但目前抑郁障碍的临床检测方式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就诊率低,诊断过程易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干扰进而影响诊断结果,缺乏较为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抑郁障碍检测及辅助临床诊断的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评估框架。本文首先以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人在日常步态运动中的差异为切入点,通过算法模型分析识别出抑郁障碍患者所具有的异常步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方法。随后,本文进一步改进了上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显著提高了抑郁障碍检测的准确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中国研究生抑郁与焦虑普查与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的构建。抑郁障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故本文将实验被试设定为该群体。本文首先通过自测量表对在校研究生群体进行了一次抑郁和焦虑的普查。随后,本文使用多台Kinect V2摄像头建立了基于真实场景的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并对高校研究生群体进行了步态数据的采集。该采集系统设置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采集对象无需佩戴任何传感器或标记物,使数据采集处于无扰状态,可最大限度采集到参与者真实自然的步态数据。(2)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本文利用采集到的人体骨架三维数据,通过步态运动学分析发现了抑郁障碍患者所具有的步态异常特征,包括:缓慢的步速,减小的步幅、摆臂幅度、头部垂直运动幅度、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角度,以及更加剧烈的身体左右晃动和更大的头部前倾角,并发现步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随后基于上述步态异常特征,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探索了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分类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识别。(3)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本文在进一步改进了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通过对抑郁障碍相关的异常步态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了步态伪速度模型的概念并结合功率谱密度分析(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以提取步态时频特征。随后,本文提取了步态数据的协方差特征,并利用S-散度(Stein Divergence,S-divergence)提取步态空间信息。最后,本文将两类特征融合并进行了抑郁障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步态的抑郁障碍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显著减轻了个体差异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本文充分展示了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检测的可能。从长远来看,将此算法与日常生活中广泛部署的监控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相结合,配合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开发出无扰式、实时且智能的抑郁障碍检测系统,为抑郁障碍的大规模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研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具有PD高风险的个体提供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PCR-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诊病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符合PD确诊标准的45例PD病人与同时期9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MTHFR C677T基因进行检测,探究其对Hcy带来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把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干预组、单纯镜像对照组,干预组41人,对照组42人,干预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及镜像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上肢、手
目的:颞角脑积水是侧脑室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多见,目前文献中很少报道关于侧脑室肿瘤手术后造成颞角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在本论文中,我们就侧脑室肿瘤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引起颞角脑积水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侧脑室肿瘤手术患者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6例病例中有3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难治性癫痫(drug refractory epileps,DRE)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索VNS后最佳刺激参数,分析探讨VNS对DRE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行VNS的15例DRE患者,采集入组患者术前癫痫发作情况(频率、持续时间、类型等),借助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同时探讨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测定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破裂组)393例,颅内动脉瘤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未破裂组)213例,同时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7例作为对照组,对入选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及相关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抗抑郁药物为治疗基础,比较联合单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急性期(2周)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策略。方法:本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中心首次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在大脑皮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0%MT,10 Hz,2100次脉冲)。双侧组序贯刺激大脑皮质
目的:讨论DTI传导束重建在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的指导及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同一医疗组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51例,根据术前是否行DTI分为DTI组及对照组。DTI组患者术前根据传统核磁平扫+增强+DT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根据传统核磁平扫+增强,按照传统方式切除肿瘤。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除程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四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200例胶质瘤组织中ILK、YAP1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K、YAP1和Cyclin D1在200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ILK、YAP1和Cyclin D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K、YAP1和Cyclin D1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
目的:为探究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在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后胶质瘤边界判断效能的差别。方法:使用诊断试验的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0年6月使用荧光素钠术中显影的胶质瘤的患者52例,术中取荧光显微镜下黄染区和附近非黄染区(黄染区外约5mm)分别进行病理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对比不同病理来源的胶质瘤在术中使用荧光素钠下的判断效能。结果:患者共有52人,其中男性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病人在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血清肽类神经递质IGF-1的改变情况及与其运动功能的分级和生长发育之间关系。为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对于脑瘫的治疗机理及治疗方式提供诊治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收治的77例脑性瘫痪患儿,行单侧C PVS手术治疗的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7天出院前评估临床表现并复查血清学检查IGF-1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