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HCV感染者部分遗传因素研究

来源 :马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具有很高的流行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1.8亿人染HCV。一旦感染即呈现高度慢性化致病过程,80%的急性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目前为止,HCV的感染和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免疫性肝细胞损伤,病毒产物引发的细胞毒性,增强的氧化性应激等因素可能是HCV感染导致肝损伤的潜在机制。丙型肝炎的进展、严重程度、治疗反应性差异与宿主因素相关,如年龄、性别、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宿主基因IL28B、IP-10、ITPA、PNPLA3的多态性。本研究主要针对HCV的感染与部分遗传因素(mtDNA和IFN-λ)关系以及临床症状受宿主遗传因素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提取参与者样本的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base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FQ-PCR)方法检测病例(N=242)-对照(N=226)中每个样本外周血细胞中mtDNA拷贝数。此外,在261名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和265名健康人构成的对照组中选择可以覆盖整个IFNλs基因区域(IL28A,IL28B和IL29)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8099917,rs10853728,rs11883177,rs12980602,rs4803224,rs11671087,rs11665818,rs8108008,rs7248931 和 rs30461 基因分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结果发现,HCV感染导致患者外周血细胞mtDNA拷贝数减少(68.80±51.80 Vs 81.53±67.70,P=0.023)。我们将患者和对照区分性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男性HCV患者(N=63)的mtDNA拷贝数(62.06±49.50)比对照组(N=64,98.42±74.16)显著降低(P=0.002);而女性感染者(N=179,71.17±52.51)和对照组(N=162,74.86±64.00)之间无差异(P=0.559)。随后,我们分析了 HCV感染者的主要血液生化指标与mtDNA拷贝数是否存在相关性,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 mtDNA 拷贝数变化负相关(r=-0.128,P=0.047),并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患者中更显著(r=-0.4,P=0.001)。虽然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 mtDNA拷贝数间无相关性(r=-0.006,P=0.924),但是在男性患者中两者正相关(r=0.255,P=0.043)。IFNλ基因的10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对照组间并无差异,但在两组间进行了单倍型频率分析发现,由10个SNP位点构建的单倍型中,大多数的单倍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相比于对照组(1/530=0.2%),单倍型(TGTGTGTG)在病例组中(11/522=2.1%)具有更高的频率(P=0.003;OR=11.387,95%CI=1.465-88.524)。随后,我们分析了样本SNP基因型与血液生化指标关系后发现:rs8099917 TT 型,rs10853728 CC 型,rs11883177 AA 型,rs12980602 CT 型,rs48032224 CG 型提高 HCV 患者 ALT/AST 比值;rs10853728 CC基因型患者的总胆红素升高。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证实了 HCV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可以检测到mtDNA拷贝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受性别因素的影响,男性患者mtDNA拷贝数降低并且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相关;IFNλ基因的变异影响HCV的感染并且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云南地区HCV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社会快速发展与能源供给矛盾,以及由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餐饮行业日益繁荣,餐饮废油产量空前增长,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处理,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正确处置和有效利用餐饮废油已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资源化利用餐饮废油并将其变废为宝,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还可以改变餐饮废油回流餐桌这一扭曲走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餐饮废油为原
通过纳米技术对压裂液原料进行改性,从而提高压裂液的各种性能是目前压裂液研究比较新的方向。为此,本文在结合前人利用纳米材料对煤层压裂液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Fe3O4纳米粒子(S)对煤层改性实验,来探索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对煤层吸附和解吸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平煤4矿(PD)、安阳主焦煤矿(AY)、山西润宏煤矿(JC)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含有不同比例S的干
学位
学位
本文以“中国传统叙事性绘画与儿童题材”为题,旨在通过对儿童题材的叙事性绘画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婴戏题材与中国文人审美之间关系的分析,来说明儿童叙事画的特有审美地位。文章的第一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了各个时期经济和文化背景、艺术风格、以及这些文化风格对儿童题材叙事画的影响。第二章,分析了宋代的婴戏题材,包括婴戏题材出现时的文化背景,婴戏题材产生的原因。第三节重点论述了在传统文人审美的环境下的婴戏题材,从
学位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繁盛阶段,其中作为园林建筑主要风格之一的“月洞门”,在这一时期的绘画和插图作品中也常常可见。但是,古人在图画中描绘当时时代气息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月洞门”的空间转换功能并在叙事绘画中加以利用,如“月洞门”在明清时期的版画小说中作为背景起到了空间重叠的作用,从而在有限空间内完整地构建叙事内容。通过图像对比发现,古人在绘画中对“圆月形”和“洞”的图形作用和“月洞门”的建筑
学位
追溯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原始艺术到今天的当代艺术,艺术创作所运用的材料也从原始自然材料发展到今天多元的综合材料。在艺术发展历史上,自然材料永远被艺术创作者所关注与运用。艺术作品是人的审美认识的形象化产物,反映了其所属时代人的审美意识。自然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也反映着所对应时代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的审美意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论文以艺术作品中的主要媒介——材料和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