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总结分析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情况以及理化指标等,以期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各证型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为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医院中医科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共80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情况以及理化指标等。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对于服从正太分布或经转化后服从正太分布的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占80.0%;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占总体的78.18%,糖尿病病程在10-19年的患者最多(50.0%);BMI正常者仅占27.5%,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51.25%、21.25%。(2)合并症的发生情况依次为血脂异常(80.0%)、高血压(77.5%)、冠心病(45.0%)、脑血管病(42.5%)。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背景性视网膜病变为主(95.0%)。(3)本虚证以为气阴两虚(52.50%)为主,其次为脾肾阳虚(18.75%)、肝肾阴虚(15.0%)、阴虚燥热(13.75%);标实证以血瘀(61.25%)为主,其次为湿热(30.0%)、痰湿(17.5%);复合证型以气阴两虚夹瘀为主。Ⅳ期与Ⅲ期患者相比,脾肾阳虚、痰湿、湿热出现频次升高。(4)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Ⅳ期与Ⅲ期相比,血红蛋白及尿酸较高(P<0.05)。(5)本虚证各证型中血尿酸气阴两虚证最高,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燥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糖尿病肾病在老年及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中多发,且多数患者超重或肥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分期之间不完全对应。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数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点。本虚证出现最多的为气阴两虚,其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燥热;标实证出现最多的为血瘀,其次为湿热、痰湿。气阴两虚夹瘀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且随病情进展,阳虚、痰湿、湿热等情况逐渐加重。(3)高血糖、血脂异常及血尿酸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4)证型分布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