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koff等人(1980)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个概念领域结构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不同的概念领域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思维现象。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语篇和文化三个层面的应用,为概念隐喻理论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通过一个对照试验,证明概念隐喻理论用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可行并且有效的。笔者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做阅读能力测试,使用SPSS分析后发现两者的阅读能力不具显著性差异,即阅读水平可认为是平行的。然后,在为期14课时的英语教学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干扰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实施概念隐喻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对控制组实施常规教学。试验后进行第二次阅读能力测试,使用SPSS分析后发现两者的阅读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的阅读水平明显不同,并且是实验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可以用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四个方面。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概念隐喻引入阅读教学之前所用的理论,如交互理论,语篇分析,任务型教学。同时,概念隐喻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从词汇,语篇和文化三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第三章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定义,发展简要,分类,基于的哲学基础,意向图式和特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对象及其阅读水平分析,实验工具分析和所用到得数据分析软件,以及实验过程设计。其中实验过程设计部分包括了实验前的阅读能力测试试卷设计,实验主体部分即词汇、语篇和文化三个层次上实验组和控制组课程设计的不同处,试验后的阅读能力测试试卷设计。第四章是结果和讨论部分。本文将在后测的试卷挑出体现概念隐喻影响词汇,语篇和文化三个层面的试题,分别分析其数据结果。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现有概念隐喻及其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开展实验,证明其是可行及有效的。希望可以唤起中学英语教师的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意识,并提供备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