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族金属卤氧化物低维铁电材料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电子器件已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而电子器件也在朝着多功能、高集成、小型化的趋势不断演进,这对相关材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低维材料由于其丰富且优良的特性恰好可以满足器件发展的需求,其中低维铁电材料更是因其内部存在自发铁电极化且极化可随外电场翻转的特点,在传感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器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低维铁电材料中的宏观铁电性主要来源于材料内部电偶极的有序排列,并且能够在纳米尺度下稳定存在,因此低维铁电材料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子器件小型化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低维铁电材料往往会展现出许多新奇的性质,而这些新奇性质之间又有可能发生耦合作用,从而产生新的有价值的物理现象。上述物理现象的出现又会进一步丰富相关电子器件的功能特性。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基于过渡族金属卤氧化物的低维铁电材料,包括二维铁电材料MOX2(M=Zr,Hf;X=Cl,Br,I)和一维链状的铁电材料NbOI3。其中,二维铁电材料MOX2是我们通过对材料数据库的挖掘和筛选,然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预测得到的,我们研究了它们的本征铁电性质和其他与铁电极化耦合的物理性质。而对于NbOI3一维铁电材料,除了研究其铁电性质外,本文还设计出基于NbOI3的一维电子器件,并对该器件的输运性能进行了模拟。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二维MOX2单层铁电材料的晶格结构与铁电性质。通过对范德华层状材料数据库中各种二维材料的筛选,并主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我们首先预测了一类未被实验合成的新型的二维铁电材料MOX2的存在。然后通过计算声子谱的方法,确定出所有可能的相结构,并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稳定性。确认铁电相结构是最稳定的基态结构,并对该结构的相关参数,如晶格常数、极化强度以及能带带隙等进行了计算。最后,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这些材料在有限温度变化下的铁电-顺电相转变过程,并确定了它们的铁电居里温度。发现除了 HfOI2材料外,所有MOX2材料在室温下都能够保持稳定的自发铁电极化。二.二维MOX2单层铁电材料中与铁电耦合的物理性质在这个部分,我们主要研究了二维铁电单层材料MOX2中其他与铁电性质发生耦合作用的一些物理性质。首先是力学性质和压电性质,我们通过计算弹性系数来表征二维单层铁电材料MOX2的力学性质,它们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随角度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面内各向异性。基于弹性系数和压电应变系数,我们又得到了二维单层铁电材料MOX2的压电系数。铁电MOX2单层表现出了不同于大多数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质,其横向压电系数d32占据主导作用,使得沿着非极化轴施加应力得到的压电响应要远远大于沿极化轴得到的压电响应。针对具有室温下稳定铁电极化和半导体性的铁电ZrOI2单层铁电材料,我们还研究了它的光吸收性质和由重元素I导致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铁电ZrOI2单层因特定的原子间轨道杂化作用,表现出了各向异性的光吸收性质和巨大的线性二色性效应。对于光子能量为3.23 eV的入射线性偏振光,ZrOI2单层沿面内两方向的光吸收率比值几乎可以达到100%。在关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铁电ZrOI2单层中由于特定的对称操作的约束,在布里渊区r点附近价带顶发生了奇特的能带自旋劈裂,即发生自旋劈裂后能带电子,其自旋取向严格指向面外单一方向。从而使得电子在实空间保持恒定自旋螺旋状态(persistent spin helix-PSH)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较长的自旋载流子寿命。而更重要的是,ZrOI2单层铁电材料中的铁电极化和电子自旋之间可以发生耦合作用,计算得到的能带结构和自旋织构图景证实在二维铁电ZrOI2单层中通过外电场翻转铁电极化的方向可以改变电子自旋的取向,实现电子自旋的电学可控。三.一维铁电材料NbOI3的铁电性质和电子器件性能模拟我们研究另一类过渡族金属卤氧化物的低维铁电材料,即一维链状铁电材料NbOI3。我们采用了与MOX2二维铁电材料相类似的结构模拟和分析方法,首先获得了 NbOI3铁电、反铁电、顺电和极化反平行这四种相结构,并确定铁电相结构为NbOI3的基态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其在有限温度下的铁电-顺电相转变过程,预测其铁电居里温度Tc为400K,表明NbOI3一维铁电材料在室温下仍然能保持稳定的自发铁电极化。通过研究超薄厚度下一维NbOI3阵列中铁电极化与退极化场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证实沿极化方向仅包含两个晶胞单元的NbOI3依然能够保持稳定铁电特性。我们还设计出了基于NbOI3材料的一维电子器件,通过对于器件输运性能的模拟,证实该器件可以实现电流的单向导通的整流特性。
其他文献
当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飞行时,飞行器周围空气在急速压缩冲击下形成激波并产生高温,高温使气体电离,形成包覆飞行器表面的等离子体,称为“等离子体鞘套”。等离子体鞘套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吸收,使电磁波出现大幅衰减和相位偏移,即寄生调制效应;同时等离子体鞘套具有高动态、快时变特性,也会影响高超声速飞行器遥测信道。现有的遥测调制解调方法难以适应高超声速飞行器遥测信道,需要研究相应的调制解调方法以及联合解调
学位
学位
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检测以及动作识别等多种视觉任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现有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复杂,计算复杂度高,因此难以在移动设备和计算能力受限的设备上直接应用。因此,神经网络剪枝,作为一种模型轻量化和计算加速工具,近年来开始受到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深度模型部署应用中。深度神经网络剪枝算法的核心是通过剪除冗余的滤波器参数以获得紧凑的深度神经网络,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
学位
随着目标隐身性能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先检测后跟踪预警体系难以对上述目标进行有效检测和稳定跟踪。多帧检测前跟踪技术利用多帧量测信息的能量进行非相干积累,能够有效实现微弱目标的检测和跟踪。然而,随着威胁目标的分布、运动特性朝着多批次、高机动以及集群化等方向发展,现有的多帧检测前跟踪技术面临多目标检测运算复杂度高、虚假目标数量多、机动目标检测概率低、跟踪精度差和集群目标检测分辨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
学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分析单个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使用最广泛的技术。随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逐渐降低,大量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随之产生,这鼓励了一些超大规模生物项目的成立,如小鼠和人类的细胞图谱。该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囊括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参考图谱,但受限于目前的生物技术,不可避免地要求分批生成数据。因此,近年来集成不同批次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成为了生物信息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与
学位
近年来,图像处理中的不适定问题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些不适定问题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正则化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对目标函数添加具有引导作用的约束项,目的是使最终的解具有期望的性质。基于正则化约束的图像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地研究,但如何构造合适的正则约束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本文中,针对图像恢复和图像分类这两个任务,我们通过分析目标变量的理想结构来设计合理有效的正则化模型,具体工
学位
电磁波是当今时代信息传递与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然而,各种辐射源、散射源构成的现今极度复杂的电磁环境,使得频谱资源和信号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信号参数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电域信号参数测量系统由于电子瓶颈限制,存在工作频带窄、易受电磁干扰、体积重量功耗大等技术问题,难以满足现今不断提高的系统指标和逐渐复杂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随着微波光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信号参数测
学位
空间嵌入式操作系统是空间飞行器必备的基础软件,决定了空间飞行器是否能够可靠安全地完成空间飞行任务。目前已经采用多种手段来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发现的缺陷。形式化验证方法在一些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被验证过的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远远高于未验证的系统。因此,采用形式化方法来验证空间嵌入式操作系统势在必行,保证其正确性,从而使其更加可靠安全。存储子系统是空间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重
学位
入射光照射纳米材料表面激发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产生表面等离激元现象,并随之出现一系列产物比如局域场增强和热载流子。目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实践应用还存在诸多局限性:传统贵金属材料中强烈的朗道弛豫衰减和散射效应导致表面等离激元的高传播损耗,并且贵金属的稀缺性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可见光波段响应的等离激元材料非常少,极大限制了基于太阳能转换利用的光电系统发展。因此,探索具有低损耗和宽带强响应的替代贵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油气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大力建设能源输送网络对于优化我国能源分布,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压输电线路与长输油气管道在路径的选取规则上极其相似,二者共用“公共走廊”。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长输管道产生交流干扰,交流腐蚀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输电线路的发展,电压等级逐步提升,我国标准缺少相关等级下高压输电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