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淮河文化,至今保存了数量可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淮河流域中游地方文化的代表,本文对蚌埠双墩造物艺术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论文共四章节,内容包括绪论、产与食、天与人、建筑与科技等。第一章分为“猪”“鹿”“蚌”“鱼”“蚕”五节,对蚌埠双墩的产与食分别阐述,从生殖崇拜角度,结合萨满宗教,以双墩刻画符号为突破口,研究蚌埠双墩造物艺术。第二章分为“○”“□”“数码”三节,对蚌埠双墩的天与人分别阐述,从天文考古角度,结合神话考古,以双墩刻画符号为抓手,研究蚌埠双墩造物艺术。第三章分为“房”“医”两节,对蚌埠双墩的建筑与科技分别阐述,以双墩刻画符号为支撑,从科学技术角度研究蚌埠双墩造物艺术。总之,蚌埠双墩的造物艺术文化内涵丰厚,造物观淳朴,不仅体现出了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发展特征,而且还是地理环境、原始宗教崇拜、民族审美和民族风俗等的综合产物。蚌埠双墩造物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对蚌埠双墩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