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Learnets' Use of Reformulation Markers in Written English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衔接手段来构建一个意义连贯的语篇。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衔接手段也备受关注,在此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英语中对于作为话语标记语下属分类的重述标记语的研究却很少,基于重述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习得角度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重述标记语的使用进行研究。  本研究使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和错误分析法,以本族语语料库MICUSP作为参照语料库,试图从以下四个研究问题来探讨国内语料库WECCL中中国大学生重述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1.与母语学习者相比,中国大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词汇特征是什么?  2.与母语学习者相比,中国大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句法特征是什么?  3.与母语学习者相比,中国大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4.中国大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所呈现的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总体来看,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远远高于英语本族语学生。对重述标记语进行分类之后发现两个语料库中扩展类重述标记语的使用都是最多的,中国大学生也较多的使用了压缩类重述标记语。  2.通过句法特征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都倾向于把大部分重述标记语放在句首,而对于such as,I mean,I.e.,or rather和namely的使用,英语本族语学生喜欢放在句中,而中国大学生对其使用位置具有不定性,也存在着大量误用。  3.在语义方面,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对重述标记语的使用具有一致性,但是也在中国大学生学习者语料库中发现了大量语义错误的例子。  4.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重述标记语自身的用法差别,语言迁移,学习者的表达能力,以及规避政策和个人喜好。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未来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1)强化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意识;(2)强调重述标记语之间的意义及用法差异。
其他文献
语言间接性已经被众多语言学家大量研究过。此论文旨在从两个角度分析语言间接交际效果,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同时以美剧《绝望的主妇》为例进行个案分析。《绝望的主妇》是现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然而人们也开始了解外国的文化,而了解外国文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影视。如今大量的国外电影和电
英语学位论文是学术英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术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学术英语研究的重心开始从语域分析、修辞分析逐渐转向语类分析。语类的早期研究源于亚
关于“差点儿(没)VP”的肯定和否定形式表达相同的命题意义的研究已颇为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争议。  论文首先从该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及认知成因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
摘 要:英语拟声词的汉译纷繁复杂,缺乏理论支撑。文章以《苔丝》及其两个中译本为例,以范畴化理论为基础来探讨英语拟声词汉译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将拟声词类分为三个范畴:行为范畴、事件范畴以及性状范畴。结合英汉拟声词在范畴层次上不对应的特点,在每一范畴内部通过分析例句,对比其译本总结出其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范畴化;拟声词;分类;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以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经验对于认知以及语言的作用,研究通过经验形成的认知结构及其规律如何影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