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痛风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评估量表,并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为评估痛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了解其疾病感知需求,验证相关干预效果提供工具。方法1.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涉及痛风指南、疾病感知相关理论和慢性病患者疾病感知测评工具编制等相关文献,拟定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量表的分层测量模型。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痛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其对痛风的理解作为量表编制的重要依据,并初步构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痛风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评估量表,并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为评估痛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了解其疾病感知需求,验证相关干预效果提供工具。方法1.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涉及痛风指南、疾病感知相关理论和慢性病患者疾病感知测评工具编制等相关文献,拟定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量表的分层测量模型。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痛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其对痛风的理解作为量表编制的重要依据,并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3.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构建的量表条目池进行专家函询,初次筛选量表条目,经预调查后形成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预试量表。4.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1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的305例痛风患者进行第一次现场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痛风患者疾病感知预试量表。使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初步筛选量表条目,形成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量表暂定版。5.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1年3月?2021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的494例痛风患者进行第二次现场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量表暂定版和简短疾病感知问卷。运用SPSS 24.0、Amo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后,采用内容效度指数、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内在相关性检验及效标关联效度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1.获得痛风指南、慢性病疾病感知量表编制和疾病感知相关理论的有效文献共78篇。确定本研究以自我调节常识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痛风疾病特点构建的量表分层测量模型,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2.共访谈18例痛风患者,根据访谈结果提炼出7个痛风患者疾病感知相关主题,初步建立了55个条目的量表条目池。3.两轮专家函询分别发放函询问卷22份、20份,均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1%、100%。第一轮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轮有3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0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Kendall’s W分别为0.305、0.321。第1轮函询将维度“时间跨度”和“治疗与控制”分别修改为“发作特点与持续时间”、“治疗与管理”,删除“疾病一致性”维度,删除26个条目,修改7个条目,合并3个条目,新增18个条目,保留57个条目。第2轮函询删除2个条目,形成的预试量表包含6个维度、55个条目。预调查中,确定量表以Likert 5级评分法应答。4.第一次现场调查(条目筛选):经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总体方差53.896%)筛选条目,有9个条目不符合筛选标准,删除、合并这些条目后形成6个维度、46个条目的暂定版量表。5.第二次现场调查(正式量表的形成及信效度检验):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正式量表包含6个维度、46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2周重测信度分别为0.941、0.784和0.965;条目水平内容效度(I-CVI)为0.875?1.000,量表水平内容效度(S-CVI/Ave)为0.95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六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29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2/df=2.234,GFI=0.815,CFI=0.848,TLI=0.835,RMESA=0.071)。结论本研究初步研制了痛风患者疾病感知评估量表,经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痛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测量工具。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故障检测、人脸识别和垃圾邮件检测等方面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由于机器学习算法结构的特点,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这使得一些用户可能无法负担如此繁重的计算任务。外包计算的出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繁重的机器学习训练任务外包给计算资源充足的云服务器,从而减轻自身的计算负担。尽管外包计算有很多优
目的 分析神经肌电图测定H波最短潜伏期(Hmin)、F波平均潜伏期(Fmean)、F波离散度(Fchd)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DPN患者作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38例单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作为DM组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气颗粒物(PM)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脂肪变性,但相关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借助真实环境颗粒物暴露系统及transwell细胞共培养模型,对肝脏巨噬细胞在PM暴露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肪变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利用真实环境颗粒物暴露系统,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对小鼠进行42天的PM暴露。60只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病程1~10年的28例患者为Ⅱ组,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已有商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道路测试。但无人驾驶汽车在真正进入大众市场之前,首先要解决其安全性问题。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研究大多在于传感器硬件安全以及网络通信安全,执行器作为无人驾驶汽车与外界环境交互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保障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上至关重要,但其安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围绕无人驾驶汽车执行器攻击检测
功能性微球具有结构可控、稳定性强以及可负载活性分子等优势,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经导管动脉栓塞技术(TAE)在脏器出血和肿瘤抑制等介入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成像效果的栓塞物微球的开发是TAE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的栓塞治疗采用的辅助成像技术主要以X射线为主,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成像技术在临床栓塞治疗上的应用研究还比较缺失。NIR-Ⅱ荧光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8例不合并DPN(NDPN组),65例合并DPN(DPN组)。所有患者均检测临床生化指标、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差异,评价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诊断DPN的效能。结果:DPN组病程显著长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黑质铁沉积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铁代谢在PD动物模型的黑质铁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星形胶质细胞,铁主要通过二价金属离子转入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转入细胞,
作为一种控制信号相位的器件,移相器广泛应用于相控阵系统、微波相位测量、数字移动通信,自适应天线以及相位调制系统中。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动态连续可调的微波移相器具有重要意义。液晶作为一种介电可调的材料,具有连续调谐的特点,并且其成本低廉,易于集成。本文主要开展小型化大移相量液晶移相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研制了两款工作在Ku波段的液晶移相器。首先设计了微带线结构的液晶移相器,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生存期仍然较短,临床预后差。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代谢、内分泌等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实体肿瘤的新型治疗手段,但在脑胶质瘤中收效甚微。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进一步检测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进一步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