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与辐射、饮食、三级预防及诊断水平提高相关。甲状腺微小癌结节体积小,生长缓慢,对人体危害性远小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侵袭性较强,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增加PTMC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的风险。超声是甲状腺检查及淋巴扫查的主要方法,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微小癌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行甲状腺彩超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的3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及超声征象及临床特征。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于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X±)。对于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和构成比(%)。比较患者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标准,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PTMC患者发生CLNM的影响因素。结果:1.381例PTMC患者中,男性100例,占26.2%;女性281例,占73.8%。年龄范围18~71岁,平均年龄38.9±10.2岁。颈部淋巴结转移188例,无转移193例,淋巴结转移率达49.3%。2.单因素分析显示,PTMC患者年龄、肿瘤侧别差异、数目、形态、边界、钙化大小、总直径与PTMC患者的颈部淋巴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侧别、形态、钙化灶大小、总直径是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齐齐哈尔市某医院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9.3%;2.患者年龄小于45岁、肿瘤结节双侧腺体均存在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肿瘤形态不规则、存在钙化灶(以细小钙化为主)及肿瘤结节总直径较大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这些超声特征有助于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为患者制定手术方式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