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某医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与辐射、饮食、三级预防及诊断水平提高相关。甲状腺微小癌结节体积小,生长缓慢,对人体危害性远小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侵袭性较强,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增加PTMC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的风险。超声是甲状腺检查及淋巴扫查的主要方法,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微小癌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行甲状腺彩超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的3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及超声征象及临床特征。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于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X±)。对于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和构成比(%)。比较患者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标准,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PTMC患者发生CLNM的影响因素。结果:1.381例PTMC患者中,男性100例,占26.2%;女性281例,占73.8%。年龄范围18~71岁,平均年龄38.9±10.2岁。颈部淋巴结转移188例,无转移193例,淋巴结转移率达49.3%。2.单因素分析显示,PTMC患者年龄、肿瘤侧别差异、数目、形态、边界、钙化大小、总直径与PTMC患者的颈部淋巴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侧别、形态、钙化灶大小、总直径是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齐齐哈尔市某医院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9.3%;2.患者年龄小于45岁、肿瘤结节双侧腺体均存在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肿瘤形态不规则、存在钙化灶(以细小钙化为主)及肿瘤结节总直径较大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这些超声特征有助于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为患者制定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外墙涂料,分别探讨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料浆浓度、分散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纳米CaCO3分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操作工艺条件:纳米CaCO3料浆浓度为15%(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新的国际合作思路与范式。从中国发展角度看,势必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贸易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建立更顺畅的资金流动机制与通道,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货币互换可以减少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也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是许多国家金融合作的新模式。事实上,
【正】 毛主席的好学生天刚曚曚亮,招待所还是一片沉寂,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座谈会的同志们已经不约而同地进行义务劳动了。有的打扫房向、走廊,有的搞厕所卫生,有的擦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