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井工煤矿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角度出发,根据区域环境和土地利用特征,利用指数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柳林县宏盛安泰煤矿,煤矿开采所引发的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生态影响因子识别与确定、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研究,地表沉陷预测等方法,运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地利用综合值、农业生产力综合值、植被覆盖率等相关指数,分析得出了矿区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并针对当地环境现状,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具体措施。(1)山西宏盛安泰煤业位于柳林县王家沟乡,该矿区井田范围和矸石场内主要生态系统为草木林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矿区主井、风井工业场地和相邻的洗煤厂区内主要是工矿区人工生态系统。井田范围和矸石场地主要以重度和剧烈侵蚀为主,重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占矿区面积的22%和65%。植被分布极不均匀,低覆盖度面积占到总矿区面积的65%,农田作物主要是谷子、大豆,生物多样性较少。井田和矸石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9858t/km2. a和10000t/km2. a,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利用综合值为0.46,利用率不高。植被覆盖率井田范围平均为28.5%,矸石场地为22%,工业场地为5%。(2)实地调查,在首采区未发现明显的地表裂缝和沉陷。经过预测,随着开采年份的增加,地表会有0-4.35米的沉陷,塌陷范围4.33km2,塌陷影响范围波及到井田边界外94m以内。井田内奥灰岩溶裂隙水位标高为791.85m,4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750m,8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680m,9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670m,均低于奥灰水位,井田西北部各可采煤层均不同程度地为“带压开采”。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h。运营期矸石场植被覆盖率减少到10%。随着开采年份的增加,地表沉陷加剧,水土流失也会随之严重。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增加至11905t/km2.a。工业场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绿化率上升至15%。工程建设后区域生态综合值由2.35减小到1.82,表明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609.8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16.84hm2,直接影响区为593.03hm2。(4)采煤沉陷直接水土流失影响区域571.64hm2,结合开采进度,对采区上方出现的塌陷台阶或地表裂缝及时整平、填充;将塌陷区治理与矿井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塌陷边缘地带为主要影响区,基于山西地区黄土层生土易于陪肥熟化的特征,采取坡地改建、水平梯田的生态恢复措施;采区轻度破坏,土层较厚、裂缝未贯穿土层的土地,采用黄土填堵方法;可选2~3排毛白杨作为田间林网,草类为紫花苜蓿。(5)矸石场影响区域2.86hm2,土地平整面积0.75hm2。采取防洪和水土保持工程,边坡植物护坡、矸石场覆土复垦等技术,实现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6)为了防止后续的开采活动对地表环境造成影响,本文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或者搬迁的措施:对于井田范围内工业场地、居民点及井田边界,要求留设保安煤柱,井田边界煤柱留20m,水平大巷两侧各留30m,采空区边界留20m,根据上覆岩层厚度,刘家湾、刘家山、田家坡、南焉、碾焉、官庄垣等村庄和华陀庙,留设120m。对枣窑、西局岔村进行搬迁,枣窑、西局岔村不留设保安煤柱,工业场地按二级保护,井筒按一级保护,刘家湾、刘家山、田家坡、南焉、碾焉、官庄垣等村庄和华陀庙按Ⅲ级保护,再根据表土层和基岩厚度(表土移动角45°,基岩移动角72°)计算保安煤柱。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可使塌陷区土地利用率恢复到现状的98%以上,农业生产力恢复到现状的98%,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改善后到现状的95%,矸石场植被覆盖率会明显高于现状。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综合值上升到2.33。所以,进行生态环境的防护和恢复是完全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