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BA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乙酰基-11-酮-β-乳香酸(AKBA)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AKBA给药组,每组8只。AKBA低剂量组给予50mg/kg的AKBA,中剂量组给予100mg/kg的AKBA,高剂量组给予200 mg/kg的AKBA。每24h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200 mg/kg的生理盐水。在第5次给药后30min,给予大鼠腹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mg/kg,连续两次,时间间隔4h。在两次注射肾上腺素之间将大鼠置于0℃冰水中浸泡5~10min,制作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在第7次给药后30min内,将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3mL/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凝血功能变化以及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提取血液中RNA,经基因芯片检测 AKBA的药效靶基因及其调控的通路。取腹主动脉 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腹主动脉内皮中TLR4和NLRP3蛋白炎性小体含量。  结果:  1.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说明大鼠的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可判断出血瘀证模型的成立。而AKBA高、中、低剂量组同模型组相比较,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说明AKBA能改善血瘀证大鼠的凝血功能,并且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好。  2.HE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内壁不够光滑,从血管壁上可以看出部分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AKB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有所改善,内壁相对较为平整光滑。  3.药效靶基因的筛选:基因芯片检测,共筛选出AKBA的药效靶基因共381个,其中下调的靶基因360个,上调的靶基因21个。  4.通过KEGG数据库检索,发现这些靶基因共对应着41条信号通路,而与血管损伤相关的通路为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NOD通路中NLRP3基因和IL-1β的表达倍数最高,可能是引起NOD通路变化的关键基因。在Toll通路中IL-1β、TNFα和TLR4基因的表达倍数最高,可能是引起Toll通路变化的关键基因。  5.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相对于模型组,200mg/kg AKBA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200mg/kg AKBA能明显的降低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  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管中TLR4和NLRP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200mg/kg AKBA给药能够降低血管中TLR4和NLRP3的蛋白表达量。  结论:  1.AKBA能改善血瘀证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大鼠的凝血功能。  2.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AKBA可以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NLRP3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  3.AKBA是通过调节NOD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NLRP3和TLR4蛋白在血管中的表达量,从而减少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从而实现血管保护作用的。
其他文献
目的:⑴归纳总结冬凌草质量评价方法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概况;⑵探讨济源市32批次的冬凌草地域分布对其冬凌草甲素含量的影响;⑶建立济源市32个不同批次冬凌草质量评价方法;⑷评价32
笔者对云南省不同产地10批玉葡萄根药材和饮片的性状、显微横切面及粉末鉴别、浸出物、水分、灰分、重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玉葡萄根[Ampelopsis delavayana (Franch.) Planch]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已鉴定13个,分别为羽扇豆醇、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红橘素(4,5,6,7,8-五甲氧基黄酮)、二十九烷酸、棕榈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甘油
幼儿的独立大小便训练常被认为是儿童发展和家庭抚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小便训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今后儿童的排便和排尿问题,而且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如社会技能的发展(如
制备β-榄香烯固体自微乳化制剂,以提高β-榄香烯的生物利用度。建立HPLC法测定微乳和血浆中β-榄香烯的含量;通过溶解度实验,选择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同时选用中药中与β-榄香烯有类似药理作用的皂苷成分做为乳化剂的一种;以伪三元相图中自微乳区的面积、被测粒径的大小及载药量优选确定处方;考察吸附材料,确定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和体外溶出度实验;进行β-榄香烯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实验。